剧情介绍
“城市”离我们很近,可我们对她又了解多少?
一提学术专著,人们脑海中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浮现出 “枯燥”“乏味”“高、大、尚”等字眼儿。然而,顾朝林教授团队翻译的《城市化》,从2008年年底首印,2016年七次重印,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学术专著。其中缘由,不如让我们亲身进入《城市化》,一探究竟。
城市化
[美] 保罗·诺克斯,琳达·迈克卡西 著;
顾朝林,汤培源 等 译
isbn:978-7-03-023477-3
出版时间:2009.01
《城市化》一书是当代西方“城市化”研究的综合成果,也是美国、欧洲一本经典的教学参考读物。全书通过拆开互锁的方法,展现人类社会以来持续变化的城市化过程。全书共18章,第1、2章论述城市化起源及其演化、城市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3、4章通过美国实例论述城市体系的发展过程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第5~8章介绍欠发达国家城市化特征、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问题;第9~12章从构成城市的基本元素——建筑入手,通过城市设计、城市开发过程展现城市的居住空间和邻里变化;第13~18章从城市生活方式看城市化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城市管治政策,并对未来城市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城市化”源起何时?
《城市化》一书介绍,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大约诞生在公元前10000~前8000年的中东地区,但在此后的数个世纪中城市化进程相当缓慢,城市规模很小,其影响范围也不大。到公元1~3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崇尚城市风气,在中东和欧洲形成第一次城市化运动,后来随着公元5世纪古罗马帝国的衰落而衰退,直到公元10~11世纪,第二次世界城市化运动才又慢慢形成起来。尤其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城市出现繁荣。关于“城市化”该书认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马克思1858年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在谈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提出了“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的论断。此后,城市化的研究才慢慢开展起来。
“城市化”发展何况?
《城市化》一书以美国和欧洲为主,记录了世界城镇化实践和认识过程,它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在对世界城镇化进程做宏观层面的规律性总结与归纳的同时,比较全面系统地解析了支撑宏观历史进程的微观现象,以及不同微观现象的必然关联。譬如,美国立国之初颁布的基于自由权利的土地法,将土地所有权确立为公民的自由权利,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导致今天痛遭诟病的美国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经济全球化,使得城镇化的过程主导因素日益多元化,形成了新的组织互动系统,传统的城市空间体系正在被“碎化”,出现了在行政和政治等方面被忽视的“隐形城市”,城市规划,城市运营管理和社会服务正在面临新的挑战,等等。
“城市化”动因何在?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变革的过程,推进城市化既有经济、技术、人口、政治、社会和文化变化的结果, 也有我们不能真正体会的微观力量的影响。我们在关注开发商、建筑师、规划师在对城市改变的贡献时,是不是也同样需要关注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决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我们在为治理城市病挠头时,是不是也需要仔细考察城市病日积月累直至积重难返的过程?这本《城市化》从历史的视角,从事物变化的过程,抓住如同“邻里变化”这样的侧面,剖析城市化问题滋生的基础,探讨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的变革趋势,让我们了解和理解为什么“城市政策与规划的发展,可以看成是连续不断地危机与回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博弈过程”,城市规划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不存在至善至美,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管理者不能仅仅立足于追寻理想,必须致力于创造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城市化”前行何方?
城镇总是处于持续的变迁之中,它们既是产业的集聚地,也是社会、文化和政治不断发生变化的大熔炉。目前,我们生活在另一个转型时期,这一次主要包括了经济、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全球化进程。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偏好造成了由于收入、种族和家庭地位分化而形成的城市肌理碎片化,进而使中心城市经典的马赛克社区模糊化。由经济重组导致商业和居住用地选择性的再中心化,紧随着商业和工业选择性地去中心化,使得长期存在的城乡对立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规模巨大的外围城市在一些名不见经传之地出现,被称为“边缘城市”和“急速发展的郊区”。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断发展,并伴随着截然不同的城市化过程,产生了新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有些城市的“寓所”被城市空间所分割,豪华的住宅与公寓大楼的背后是富有活力的正式经济部门所提供的高报酬的工作和机会,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贫民窟和非法定居点的居民,他们由于缺乏正式的教育培训而受限,通常按性别、种族和民族被划分形成严格的劳动分工。
《城市化》于我何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加速,尤其是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拥有653设市城市,1596个县城,20401个建制镇,城镇化率达到55%,在城镇居住的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出现了不少“城市病”,包括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居民的上学难、就医难等日常生活仍有许多麻烦,空城鬼城、浪费土地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还有上亿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还有许多棚户区居住条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综合治理,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定形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如何使得城乡规划在我国治理能力提升、治理体系现代化、空间规划体系优化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迫切需要认识、顺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齐心协力因地制宜传承创新!如何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化》这本书将理论和实践综合为一体,以欧美国家城市化为重点,全面展示了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对欧美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做了规律性的总结和归纳,指出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心是经济,城市发展的基础从商业转变为工作,再转变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引起了城市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剧烈改变,介绍了长波经济波动和城市化的关系,并从资本投资循环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开发过程,还论述了欠发达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的成因,以及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方法,等等。这些均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借鉴。
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遵循客观规律,寻求有效对策,妥善解决当前事务,不妨把它当做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实用手册。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