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第 70 届坎城影展竞赛外展映的话题之作《真实游戏》,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岱芬德薇冈的同名小说《based on a true story》,小说口碑不俗,曾荣获法国荷诺多文学奖、高中生巩固尔文学奖,不仅在法销售 45 万本,全球更卖出21国版权。电影则由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撰写剧本,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携手合作打造惊悚悬疑之作。
《真实游戏》故事讲述一位作家岱芬(艾曼纽辛葛娜 饰),在新书推出后开始尝到走红滋味,然而,因为过度膨胀,却让她失去对写作的灵感。同时,她也莫名接到匿名者的批评来信,信中更一步步语带威胁,侵蚀著岱芬的灵魂。在她身陷低潮之时,巧遇一位为名人撰写自传的艾拉(伊娃葛林 饰)。岱芬对於艾拉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两人无话不谈、情同姊妹,但却在放下防备之时,岱芬却意识到她的人生和灵魂即将被艾拉取代吞噬。
电影核心围绕对「自我」的要求,透过双女的猜忌映照,从友情到关怀的曖昧,进一步揭发精心设计的布局,转为对名利取代的控制与虐待。影片更藉此从个人意识上的挣扎,转变为对电影内外的结构。波兰斯基将真实和虚幻的拿捏处理到位,从外部压力到内心恐惧,到对灵感渴望形塑成自我残害,甚至抓取电影与小说两种不同类型文本,比照岱芬和艾拉的自我人格,一来一往的吞噬抵挡,惊悚与悬疑的并驾齐驱,依旧展现大师既有的风采。
《真实游戏》可说是一部「聪明」的作品,当阿萨亚斯能以《私人采购》具有科技感的鬼魅投射,加上波兰斯基擅长的自我惊悚,便可轻易抓住艺术片观众想要的口味、及符合影展的取向,甚至更能以「双生猜忌」融合「意识相残」增加话题性。然而,或许就是两位影坛大佬对于风格易于掌握,也过于老练,在充斥保守乏味的镜头推进下,让电影最终有点反被聪明误。
举例而言,当匿名信的监控威胁如同麦可汉内克(奥地利导演)的《隐藏摄影机》,姊妹取代的设定联想到大卫柯能堡(加拿大导演)的《双生兄弟》(英语片),甚至情欲的曖昧多了几分法兰索瓦欧容之感,莫名介入他人生活更极其雷同保罗范赫文(荷兰导演)的《她的危险游戏》(片中艾拉姓名拼写为elle,意同法文的「她」)。在前半故事汲取阿萨亚斯的《私人采购》,后半添加史蒂芬金著墨于作者与死忠粉丝的《战慄游戏》,让具有掌控欲的囚禁与逼迫,最终回到波兰斯基的《猎杀幽灵写手》(英语片),或以此回顾他的「公寓三部曲」── 通过真假难分的幻想附加,延伸为对自我辩证的怀疑猜忌。这一点从名利压力的出发,到对电影结构的玩意,无非都让人对比起戴伦艾洛诺夫斯基(美国导演)的精神命题。
当「许多当代电影作者」的标签,都在《真实游戏》中一字排开,尽管很「聪明」地将风格杂揉、拼接混搭,但仍旧呈现出一部题材毫无新意,甚至结局只能以「老套」形容的平庸之作。或许《真实游戏》在观感上趋于保守,不免也嗅出一股为商业服务的外皮。但电影最终还剩下了什麼?它似乎只成为展示法国电影作者风格的集大成,非也黔驴技穷,而是欠缺两位大师对电影的傲气自信,甚至对电影专情的独特灵魂。《真实游戏》或许在小说有所成就,但对电影而言,它仅只是阿萨亚斯和波兰斯基两人友情的纪念结晶。
感谢各位看官阅读秀妹儿本期天秀影视
听说阅读过本篇文章的人越来越美越来越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