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十二金钱镖》
作者白羽先生,主要叙述“十二金钱”镖师俞剑平被其师弟“飞豹子”袁振武劫镖后双方就劫镖、寻镖展开情节,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是作者善于运用悬疑笔法,文字简洁生动,将打劫镖银的探风、传警、遭遇、拼斗、丢镖、逃逸这个过程全部写出来,一步扣一步,引人入胜,这部小说奠定了白羽先生北派大家的地位,开创了武侠综艺派的写作风格,新派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先生的笔名“羽”就是指白羽,可见白羽的写作风格对其影响之大。
《鹿鼎记》
金庸先生的关门之作,被武侠评论界认为是金庸从武侠走向反武侠的作品,韦小宝出生妓院、成长于皇宫,无论是在皇宫、官场还是在天地会、少林寺、神龙教邪教乃至异国的俄罗斯都能左右逢源,确实是一个怪胎,但是仔细思考,这个怪胎还真不是金庸先生胡诌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样蝇营狗苟的文化怪胎还真不少见,而且能够大行其道,尤其是最后韦小宝因为周旋与多种势力,“鸭梨”过大,准备效仿隐士回归市井,去扬州开妓院,路上作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顾炎武先生甚至想以当皇帝为诱,促使韦小宝反清,引人沉思。
而在这部作品中金庸先生已经完全淡漠了民族的概念,对满清政权的看法也由狭隘的汉族观念转向了客观的历史唯物观,最好的体现是全书终结出写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族人、也可能是满族人还可能是蒙古人甚至是胡人和俄罗斯人。
对于康熙这位著名的帝王,更多的是钦佩和理解了。鹿鼎记这部小说在写情方面略位逊色,小宝的七个女友都无甚出奇处,反倒是百胜刀王对陈圆圆的痴恋虽寥寥数语,为了看一眼陈园园,竟然在湖畔一等十余年,可笑之余复可叹。
《笑傲江湖》
金庸先生在这本小说中描述的江湖派别的斗争,整个就是政治派别斗争的缩影,伪君子岳不群的形象深入人心,令我最为深刻的是日月教教主任我行在成功复辟政权后坐在教主宝座上的那种飘摇的心态,以及令狐冲的一段沉思:随着与大殿越来越远,灯光的侠任我行的面貌显得朦胧,他忽然想:“坐在这个座位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方不败又有什么分别?”反讽的非常深刻,此外五岳剑派盟主左冷禅的狼子野心和对衡山派准备脱离政治团体隐居的刘正风的辣手灭门,对阻拦五岳剑派并派的恒山派女尼的无情阻击,哪里有一丝一毫的正派作风,还有虚写的华山派气宗、剑宗的自相残杀都令人不寒而栗。
值得一提的是小尼姑仪琳小师妹清新可人,是所有角色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对于独孤九剑的无招胜有招,我则很费解,一个站都站不稳的病人,如何能一剑刺瞎15个一流高手,我觉得这也太玄了,没有古龙先生的高明,一句“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就把一切招式都含糊过去了。只是虽然喜欢无招,但是对后来温瑞安的所谓无招,我觉得很反感,无招胜有招并不是两个人冷冷的傻站着站到底(有条搞笑的短信讽刺的很有意思:两个剑客在大雪中对峙着,他的剑很冷、他的眼神很冷、他的心更冷——别多想了他们都冻死了。)
《七剑下天山》等天山系列武侠
梁羽生先生的天山系列作品我非常喜欢,有《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等,虽然梁羽生先生全部的作品大致落入了一个套子,他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单一,正邪分明,甚至正派和邪派的武功也很分明,虽然大师在中后期作品《云海玉弓缘》中描写金世遗和厉胜男这两个人物性格时已经在力图突破自己的套子,但是正邪之间仍旧汀渭分明。
《七剑下天山》写天山派凌末风、易兰珠等男女弟子闯荡江湖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开创了天山派武侠主流,而梁羽生和金庸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世界观不尽相同,虽然他们都很注重在特定历史时期铺开情节,相较于金庸在鹿鼎记中对民族观的豁达,梁羽生在对待满汉民族的观点还是未免狭隘,在《萍踪侠影录》中大侠张丹枫对蒙古瓦剌的观点也或多或少纯在一些狭隘,没有中华民族这个大民族的概念。
梁羽生先生本人的文学功底非常扎实,他在小说中穿插的自撰诗歌有些水平很高的佳作,评论界认为他开创了名士派的武侠创作流派,并且是首创新派武侠的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