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作者:张晓雨,来源:木兰律政。
麦多斯小姐,她是谁?
《麦多斯小姐》开场一位穿着漂亮连衣裙的姑娘,边走边看一本诗集,看到开心的节点上会跳上一段踢踏舞,舞步轻松愉快。路遇一位老色鬼拿着枪威逼她上车,于是她优雅地从包里掏出袖珍小手枪一枪击中恶棍。
她是谁?一间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她爱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她的女邻居告诉她自从她的出现,这里变得更宜居了,并且希望她能长久地住下来。她的小花园打理得生机勃勃。她会和知更鸟打招呼,她也会为了不轧死路中间的青蛙而违章停车,执法警官在她那张人畜无害美丽的脸上也许看到了天使的模样。
她是谁?一个手持袖珍手枪的惩罚者。她认为人们有责任改变这个世界,这是她的信条,似乎她也是这么做的。
警官约她一起郊游中,当得知警官最想做的第二职业是手风琴演奏员的时候,她起身跳起舞来,好像陶醉在风琴声里不能自已。完全是一个有趣善解人意的甜妞儿。
她是谁?她是给孩子们买热狗的可爱老师。不幸地是热狗店里发生了枪杀事件,她进去的时候行凶者还在现场,她告诉行凶者应该自裁,因为纳税人每年会在人渣身上浪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她举枪结果了这个败类。
麦多斯小姐怀孕了,孩子的父亲就是警官,当警官知道了这个消息时决定娶她,她开心地答应了。她问警官近来社区有什么刑满释放人员?以便提前防范这些人潜在侵害孩子们。警官向她提供了两个刑释人员的简况。
某天,她提着松饼假意去拜访了其中一位危险分子,她警告对方要维护这个社区来之不易的安宁,否则就会杀了他。然后她又拎着篮子扭扭地走了。不久,麦多斯小姐一枪将猥亵儿童的惯犯那个道貌岸然的神父送去见上帝了。
她是谁?又是一个弗洛伊德所认定的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物,电影经常闪回到她的童年,其实她一直浸在母亲被枪杀的阴影里,所以,她为了保护曾经和幼小的自己一样的受害者,手刃那些令人不齿的罪犯。
麦多斯无疑有着一个痛苦的童年,长大后的她也一直想像着随时跟母亲在联络着,随时可以给母亲打个电话倾诉,告诉母亲发生的一切,包括她要结婚了,包括她开始怀疑自己枪杀那些人渣是不是正确,包括她有金盆洗手的闪念等等。
警官其实早已经怀疑到她,但是因为爱或者还有其他,却帮她洗清了所有嫌疑,连她落在犯罪现场的踢踏舞鞋底的铅片也帮她处理了。
结婚当天,那个她曾警告过的家伙通过那个小女孩把她引到了家里,想用他的方法制服这个与他一样的麦多斯,最后,夺走麦多斯小手枪的他死在赶来救老婆的警官枪下,手握小手枪毙命的那个家伙成了所有疑案的答案。后来麦多斯和警官两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白天和夜里,人前和后,工作上和工作外,人往往具有两面性,能看清一个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黄昏来临,老婆出去惩恶除奸,警察老公在家看家。这个电影拍得当然很想当然了,小镇上单薄的警力,爱上她的警官的循私枉法,以及最后女主外出去铲除那些该死的人,警官在家哄孩子等她回家。这个结局很开脑洞,电影也以较为轻松的节奏讲着一个严肃的话题。
笔者对整部影片评分不高,但是还是因为它的轻松叙事而做了推荐。我们应该原谅每一个人吗?也许有些人真的不能原谅。但是不原谅的方法有很多,动用私刑(私刑是指不按照法律程序、法律依据,以自己的处理方式施加给受害主体的惩戒)显然不能算做是一个好方法。在充满暴力的地区和对法律缺乏信心,就可能使私刑和群众暴力成为必要行动。
私刑有时与英雄主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是不该无节操地赞美。因为生活在一个比胳膊粗细的环境将人人自危无人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