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幅用床单作背衬写成的标语,上面只有简单的4个字,出自一群热血澎湃的大学生之手,这是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中的一个“意外”,也成为一个永远铭记在共和国史册上的经典画面。
这个横幅上写的四个字是:“小平您好”!
照片中有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他叫张誌,当时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这条横幅,是他和同学们的创意。
35年之后,已经56岁的张誌亲口向笔者讲述了那段难以忘怀的故事,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为什么当时只写了四个字?横幅后来去哪里了?他们的命运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年56岁张誌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身材高瘦,随和而健谈。他最近很忙,因为要参加今年的游行活动,做各种彩排。“忙得都没有时间去游泳了。”他笑,多年来他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经常的体育锻炼,看得出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
聊起往事,他的思绪又回到了35年前的北大宿舍里。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年,张誌从天津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那时的大学生,都很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校园里到处是苦读的身影。”
1984年临近暑假,张誌和同学们接到了参加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的任务,整个假期,他们都在紧张地训练。“预演时,大家的队列走得整齐,口号喊得也响亮,但就是显得有点儿沉闷,不够活泼、热烈。”
他们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参加国庆庆典,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兴奋,对未来充满希望。“当时不仅仅在学生,我觉得在整个社会当时都是那种氛围。这种心情需要有一个表达,我们就想,能不能写一个我们自己的标语?”
当时,正规的标语都有了,基本都是“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张誌和同学们想写点不一样的。“我们想写给在改革开放中起到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大家对他很钦佩,有感情。”要不是邓小平同志力主恢复高考,这些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大学读书。
年轻人,就是敢想敢干。那一夜,北大28楼二层靠北的宿舍,灯一直亮着,十几位年轻的大学生,热烈讨论着横幅的内容。
按照常规,这种标语应该写上头衔或者职务,最起码也要写“尊敬的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最后只写了简单的四个字呢?张誌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最主要是我们的那个标语制作的条件太有限了,因为当时是用了同学的一个床单,把它对折起来,实际上只能写四个字。想来想去,最后就是浓缩成小平您好,因为觉得既亲切,又能够表现他大家对他的这种尊重。”
张誌和同学们很快统一了意见。由常生拿着抹布蘸着墨汁写好横幅,又用订书机将写好的字钉在床单上,并固定在竹竿上。
可是这个横幅第二天怎么带到现场?大家开动脑筋又想出了主意。“当年的安检没有现在这么严,我们服装也不是统一的,所以大家就穿自己的服装,郭建崴和曾周特意穿着实验服去的,衣服肥大,长到膝盖,他们把标语对折卷好,夹在腋下,然后同学们互相掩护一下,无人发觉,就这样上场了。”
游行的队列,个子从高到矮排列,张誌个儿高,又是班长,站在第一排,“正好给带着横幅的同学‘打掩护’。” 说到这儿,张誌笑了。
队伍一路行进至天安门城楼前,在金水桥头,常生、李禹和于宏实三人一对眼神,迅速展开横幅,高高举起——团团花束中,“小平您好”四个字格外醒目……这经典的瞬间,立刻被在场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下来。
标语打出来之后,同学们当时没有紧张,只觉得兴奋。“有的同学冲着主席台欢呼,还有的同学在跑,执勤的同志已经下命令说让我们赶紧通过,那个时候大家就跑乱了,结果标语被挤掉了,最后丢了。”整个的过程非常短暂,也就是一两分钟。
当时,张誌和同学们不知道的是,现场安保人员原本可以拦下他们。但游行指挥部负责监督把关的李永明和另一位同事判断,这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小平同志的问候,是好事儿,应该放行。于是他立即拨通总指挥部的电话,领导也同意放行。就这样,这个历史性的画面才传向世界,也影响了张誌之后的人生选择。
当晚回到北大,大家仍然沉浸在兴奋中,但一个传言又让大家很不安。“据说这意外冒出的横幅算‘事故’,学校要追查……”张誌说,“当时大家都挺紧张的。”
10月3日,人民日报三版刊登北大团委老师徐小平的文章《小平您好——知识分子的心声》,说明学生打出横幅,是“要向党表达当代大学生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赞美,向制定这些政策的党中央领导同志表示敬意”。这算是给这个事件定了性,传说中的“追查”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们当时确实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对领袖的尊重,对整个国家的信心,对未来的希望,以及一种自豪感,仅此而已。虽然后来大家有点紧张,但是在北大整个范围还是比较平静的,没有表扬,没有批评,也没有过于关注。”这个“历史性事件”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去了。
这件事对张誌的人生有些什么影响呢?他并不觉得自己参与了历史,但如今看来,他后来的命运转折似乎仍有某种寓意。
1985年,张誌本科毕业,在中科院读研深造,硕士毕业后来到北京市科委下属的生化免疫制剂中心工作,他一直在思考“科技创新如何转化成生产力”的问题。
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给了张誌改变的勇气。1993年,他辞去公职,退了公房,下海创业。他的公司瞄准当时全新的生物检测领域,全力研发,很快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获准生产艾滋病检测试剂的民营企业之一。
如今,张誌的公司已成功开发150余种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建立起6个技术平台和生产线,规模也从最初的三五人,发展为将近两百人,几十年的打拼已经使他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进程,这个历史进程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张誌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挂在自己的公司,“为了纪念这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更主要的我觉得还是想纪念这种改革开放的历程。”
京范儿采访回张誌
望这35年,张誌觉得自己是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个见证者,一个亲历者,一个受益者。“小平同志力主恢复高考,给了我读书的机会;他重视科技创新,给了我创业的勇气;他做事执着坚韧,不畏改革,这是影响我一生的品质。”张誌说。
改革开放,改变了无数像张誌这样的年轻人的命运。因此,“小平您好”这句最简单质朴的问候,也是当时人们共同的心声。35年后,这一国庆游行历史上的经典瞬间,仍然留存于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来源:京范儿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