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很少看悬疑惊悚类的小说,但曾获得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的《第三人》一书,还是凭借其文字故事魅力深深吸引了我。
同名电影1949年上映后获得包括奥斯卡金像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此书的中文译本也已于20年5月在国内出版,我有幸成为本书最早一批的读者之一。
拿到实体书的一刻,便被扉页上放大加粗的一句话所吸引:“成年人的世界太过复杂,只有勇于纯真的人才能获得幸福”。好奇究竟是怎样精彩绝伦的故事,能够被《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视为经典之作,也有点儿担心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会开始怀疑人生,不再相信世间真善美的部分。
全文很短,只有不到10万字,耐心的从头读到尾不过2小时世间;关于社会的复杂、人性中趋利与扭曲的交织,字里行间戳中内心的瞬间,如实记录,跟你分享。
01 故事开始于期盼,曾以为童年玩伴长大后仍是曾经纯真的模样
二战结束后,马丁斯受挚友哈利·莱姆之邀,来到被四国强占的维也纳。他以为这次跟老同学的见面会是一场愉快的叙旧之行,或许还能挖掘出一些当地的新鲜素材、成为自己下一步西部小说的主题故事。却未曾料到,刚下飞机、踏入这块陌生的土地之时,等来的并非期待之中老朋友的热情拥抱,而是好友哈利·莱姆冷冰冰的葬礼。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莱姆当场毙命;尸体在天寒地冻之下直接拉到了中央公墓、三两个好友草草举行送别仪式后埋葬,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轻飘飘的消失在奥地利这块混战的土地上。马丁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感震惊不已,感觉事情蹊跷,想要一探究竟。
02 人性太过复杂,成人世界里有太多利益牵扯,怀有邪恶念想的人始终无法独善其身
随着对事件了解的深入,马丁斯发现一切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太多。
从警察的嘴里,马丁斯听说好友哈利·莱姆是这个城市里最坏的交易者,挣的全是黑钱。莱姆在国际救援组织中担任重要位置,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着假冒盘尼西林药品的交易。这不仅抬高了正常药品的价格,还直接导致使用假药的儿童疾病加速而致残、死亡。
那个二十年前学校走廊里的翩翩少年,真的会做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吗?为探求原委,马丁斯会见了跟死亡车祸相关的几个人,却发现背后隐藏着单靠他个人力量根本无法撼动的巨大秘密。
库尔茨总是带着假发套见人,他在哈利·姆死后主动联系了马丁斯,试图给他一笔钱、想快速把他送离这是非之地;安娜·施密特是哈利·莱姆生前的女朋友,通过伪造证件将自己假装成奥地利人,在这异国他乡卑微的生活,经过几次引导,仍然对于可能知晓的秘密闭口不提;温克勒医生认定了哈利·莱姆的死亡,却小心谨慎,拒绝谈论更多细节内容;唯一愿意敞开心扉交谈、透露目睹车祸细节的小个子男人科赫,却在短暂发声之后惨遭谋杀身亡,再也无法成为呈堂证词;库勒上校作为车祸现场证人之一,坚持认为这是一起正常的交通事故,事件责任清晰,拒绝为马丁斯提供更多信息,也建议他不要再深究下去。
调查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03 坚持内心善念,哪怕选择背道而驰、阴阳两隔
案件的突破点在某一天、马丁斯从哈利·莱姆的前女友安娜家回来的路上。他感觉到一个矮壮结实的身影一直跟踪着自己,并认定这就是前面已被认定为车祸身亡的那位老朋友,这剧情的反转令他始料未及。
俩人最后约定在被战争榨成废墟的游乐场里见面。哈利·莱姆还念着旧情,他被两万英镑/每单的高额收益冲昏了头脑,想拉好朋友一起入局这能挣大钱的黑色生意中;而马丁斯则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哈利·莱姆变成了当下邪恶、扭曲、毫无人性的模样。
内心一番挣扎后,马丁斯还是决定联合警方拆穿这起黑色交易,眼睁睁看着哈利·莱姆葬身于城市下水道中,而维也纳这座城市、以及所经历的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
对马丁斯而言,那个曾经充满舒适友谊的世界,那段二十年前在学校走廊里、在长长草丛中的午后、那些梦、那些散步、每一段共享的美好经历,顷刻间全都被玷污了,像被扔了原子弹的小镇,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无法从那里安全走过。他坐在那里,凝视着自己的双手,沉默无语。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尽了良心和本分,却失去最珍贵的友情,马丁斯的遭遇令人叹息;而我们情愿相信暗夜无声,在复杂的成人世界里,纯真是最后的通行证。愿我们都能初心依旧,抵抗岁月漫长。
我是@季葭的白日梦,一个爱读书的90后沪漂姑娘。成长路上的点滴收获,跟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