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小的时候我爹在家里给订了很多规矩,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各种条条框框:什么吃饭不能吧唧嘴啊,不能隔着桌子夹菜啊等等。反正让人非常不舒服,这也是我从小叛逆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从小就不理解为什么吃饭不能吧唧嘴,光着膀子像梁山好汉一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有什么不好。我生在一个普通人家,爷爷那一辈定的成分是贫农,算是根正苗红。再往上就不知道,但是记得小时候爷爷从地里干完活回来,靠在墙根底下看报纸的样子,总感觉跟村里其他的贫农有点不一样。
2004年的时候,我在东直门看过一场电影,名字叫《美丽上海》,是我最喜欢的女神王祖贤主演的,演完这一部电影之后小贤就息影了。还有“百变”的冯远征,那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预言诗。当然电影艺术一直以来就承担着社会预言和批判的责任。
电影中讲述了90年代的大陆社会,在上海一家五口,四个孩子和自己的老妈妈的故事。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历史原因,在上海里弄的一个大房子里,一个从旧时代生活过来的高雅母亲和一群被世俗化了的孩子有了一些隔阂。我至今都记得老艺术家郑振瑶饰演的母亲说的那一句话:“你们的吃相不要太难看。”轻描淡写中仿佛蕴藏了惊雷一般的力量。
“吃相”是一个人的自由,为什么大人都要求自己的孩子“吃相不要太难看”,年少时我不懂。后来我看了很多西方文学著作和电影,也去过一些国家,我发现在吃饭方面,国外的饭虽然没有中国做的好,但是规矩却比中国只多不少。
“吃相”和穿衣打扮一样,一定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行为。否则一个人的世界,你不大可能会照顾到自己的吃相和穿衣。简单的讲就是为了照顾别人的情绪,属于一种很小众的“美德”。
如果我们都吃大排档,大家都是一种光着膀子喝啤酒撸串儿的时候,大家都会很舒服,因为每个人都一样。但是如果当社会分化很严重的时候,可能“吃相”就会成为一种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如果别人还嗷嗷待哺,你却在肆无忌惮的大快朵颐,甚至嘴里流油,还炫耀式的吧唧嘴,可能就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负面情绪甚至是仇恨。我们小时候看的书里往往会有这样一些文学描写,譬如在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创作的《三毛流浪记》里,三毛在大街上冻的瑟瑟发抖,富人穿着貂皮大衣坐在在温暖的饭店里吃着冰激凌,这种巨大的生活反差形成了强烈文学的对比。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社会,富裕阶层中这种带有自我约束式的“吃相”其实是一种尊重别人的体现。这种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也是为了社会稳定,不要过分激发另外一个阶层的不满情绪。任何一个社会贫富差距都是不可避免,那么就算你的财富是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智慧合法赚取的,你也有义务去避免刺激那些还处在底层人的神经,特别是那些朝气蓬勃、本该有理想的年轻人的神经。这不但是为别人着想,更是为了你好。
如果没有了传统,这种靠道德和家教传承下来的“吃相”有时候就很难约束,在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谁还管自己的吃相。甚至很多时候有些富人反而故意“恶心人”。
著名作家王小波曾经在《黄金时代》中有一句说中年女人的话,甚是刻薄:“中年妇女在中国是一种自然灾害,这倒不是因为她们不好看(我去过外国,中国的中年妇女比外国中年妇女长得好看——王二注),而是她们故意要恶心人!”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写于80年代,他那个时代的中年妇女现在都在跳广场舞以及在碰瓷儿的伟大道路上乐此不疲。
今天,这句话稍微修改一下用在另外一个群体照样合适:“土豪在中国是一种自然灾害,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太有钱(我去过外国,外国的土豪比中国的土豪更有钱——大米注),而是他们故意要恶心人!”
今天我们中国的很多土豪都在用一个个难看的“吃相”挑战着老百姓的智商底线。我想既然不管是我们的老祖宗还是西方发达国家总结出来的“不要吃相太难看”的规矩,就一定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