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座山
《日照重庆》是一部由王小帅导演的以一个父亲为主要人物的日常剧情片。从题目上分析,日照实际上是重庆的一个城市,而故事则是发生在这个城市,所以题目点明了地点,直白的告诉观众在重庆日照发生的事情将会贯穿影片的始终。然而题目还有另一层含义,我们都知道重庆是一个雾霾很多的城市,当阳光照进这个城市,就好像擦亮了人们内心的灰暗让世界变的清明起来。这正好符合影片的主要内容,一个失败的父亲寻找他十二年未见的已被枪杀的儿子,在片尾处他找回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没有让悲剧重演下去。导演命名的这个题目很好的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影片的档次。
一.谁的错
《日照重庆》有两条线索叙事,一是讲林父去重庆日照寻找十四年未见却因劫持人质被当场枪杀的儿子,二是林波去世之前的生活。两条线索交叉叙述,由林父为主线通过他与儿子有过交集的人的对话很自然的代入林波过去的生活,这样不仅不会显得繁杂无章,反而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使影片的始末都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先是告诉了观众林波被杀,可为什么被杀,事实的真相是如何却让人更深入的去探究,然而影片演到一半时,真相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它带领观众陷入一种沉思,让观众将影片中的情节自然的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个孩子的死不仅是枪杀他的警察的错,如果他的父亲没有离开他,如果他的朋友接了电话,如果他的女朋友不说分手,如果... 是社会的错还是个人的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悲剧,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父亲?社会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二.孤独的灵魂
影片的开头,林父与老金对话时采用暗调拍摄,表现出林父当时内心的沉重,他就像生活在黑暗里的人,孤独又残忍。后来在描述林波与女友去日照看海时影调却变的明亮通透,林波站在船板上,海水翻滚带动着船在摇晃,就好像林波同父亲一起去出海,这是他一直坚守的梦想,所以至少在那一刻林波的内心是快乐的,是前所未有的舒畅,这从当时高调的拍摄手法就可以生动的体现。这样的林波与后来和竹青在仓库中对话的他产生很强烈的对比,竹青在提到他的女朋友,父母和朋友时林波的脸上是悲伤也是绝望,镜头下的他看着仓库上小小窗户透出的阳光,暗调的运用恰到好处,他没有嚎啕大哭却藏着深深的悲哀,让观众不禁落泪,这是个被世界抛弃的孤独灵魂。
三.一个人的过错
片中对特写的运用真正做到了淋漓精致,尤其是林父的每一个面部表情特写都能很生动的体现出他内心的情感,多次拍到林父坐在列车上,他面无表情,窗外的风景稍纵即逝,但是观众可以体会得到他内心的愧疚与疯长一样的自责。在林父抚摸儿子被放大到模糊不清的照片时,给林父那双苍老的双手的特写让观众不禁潸然泪下,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思念,感受他内心的压抑和自责,让观众对他同情的同时也责怪他对待这个家庭的残忍。
后来林波带着弟弟去海边,采用全景镜头拍摄,林波与弟弟渺小的背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显得那样单薄,父亲像座大山,只是他们无依无靠,此时这两颗心是相依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父亲,他们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父亲的长相,说到底,这是林父一个人的过错。
四.失败的父亲
本片的部分台词很直观的反应了人物情感。在林父去找小昊时小昊身边的人说 “林波也有爸爸?” 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和轻蔑的语气反应出因为林父的失踪而带给林波的灾难,是周围人的嘲笑还是他内心的孤独,这些也都不言而喻了。还有林波伤人后,在慌乱中他问竹青的那句话 “他们会死吗?” 这简单的一句话体现出林波的内心也是善良的,他很孤独很无助也很脆弱,他不想伤人,当这一切已经发生时他甚至不知道要怎么办,没有人会给予他帮助。
《日照重庆》中,林父周围的环境一直很嘈杂,这生动的体现人物情感,他表面的平静掩盖不住他内心的烦乱,他是个失败的丈夫更是个失败的父亲。
五.责任
在林父去找老金时,小昊的妈妈叫小昊吃饭,这时另一个母亲也在叫自己的孩子吃饭,还有林父与老金在路边吃饭时身后有一群孩子在打架,这让人有一种可怜天下父母中心的感觉,孩子的叛逆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这部作品中虽然没有明确的体现但也能起到反思的作用,作为孩子的我们该怎么做?这件事值得我们认真去想。
在林父想要离开重庆时,他将儿子放大的照片折了起来想放进背包里带回去,可照片却又一次有一次的散开,这就像林父对林波的思念,想收起却早已刻在心上浓的化不开。他想去给前妻告别,在角落里看见前妻与现在的丈夫和女儿在一张桌上其乐融融的吃晚饭,他选择默默的离开,这时的他一定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就像开头老金给他说过的那样 “这人上了年纪,没个家还真是不行”
林父离开前,烧掉了他一直很宝贝的林波的照片,也代表着他放下了留在这里所有的遗憾,他还有个家,还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他要回去,回去进到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不再让悲剧重演。
影片中多次出现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站在海边的背影,结尾处告诉我们那就是林父如今的家庭,最后一个镜头中,林父牵起儿子的手望向大海,好像一切都恢复了平静,这个男人回到了属于他的地方。
开头,林父坐着缆车缓缓的来,结尾,林父坐着缆车缓缓的走,这是个很好的设定,似乎他已经放下了内心的包袱,知道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带着自责与愧疚来到重庆,带着坚定和责任离开重庆。他回到儿子和妻子的身边,因为对一个家庭来说,他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