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歌曲《十五的月亮》本身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篇,这首歌的旋律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极为接近,首唱者并不是董文华,而是蒋大为老师,是当年著名的沈阳军区的作曲家铁源老师亲自登门请蒋老师唱的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铁源老师告诉蒋大为说《十五的月亮》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篇。那部电视剧是只有上下两集的单本剧,不是长篇电视剧,这电视剧没有流传开来,而主题曲一直到现在大家依旧很喜欢。
2008年6月25日,由北京市档案馆主办的"北京档案珍藏展"上,一件《十五的月亮》歌词档案展品格外引人注目。24年前创作它的主人、今年69岁的石祥也来到了展览现场,一位中年观众对石祥说:"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就是唱着这首歌,今天我看见了石祥老师,您可是我心中的偶像。"
我看见石祥在手稿前伫足流连,想必他又从字里行间回想起他创作这首歌词的心路历程。会后,我随石祥老师一同迈进了北京阜石路他的家中。一走进他家宽敞的客厅,就感受到一种充溢着书香的文化韵味。雪白的墙壁上不仅有石祥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还有4幅黑底木制挂件,上面镶嵌的花朵精巧淡雅。四周摆放的几盆生机盎然的菊花散发着淡淡清香。在这样宁静的环境里,石祥对笔者笑谈创作歌词《十五的月亮》只用了不到10分钟,但创作前期军旅生活的积淀却不少于20年。就如同烧开水一样,沸腾只是一、二分钟的时间,但前期加温的过程却比沸腾的时间要长得多。
石祥说,他特别喜欢爬山。每天他都去爬香山。有一个夜晚,他在山上看到皎洁的明月,顿时想到明月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诗句对其讴歌。在唐代,有一位爱月、痴月、写月的诗人,他在《八月十五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怀禁中清景,偶题是诗》中说:"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他在另一首《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中又说"今夜清光此处多"。还在《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中说"清景难逢宜爱惜"。可见这位诗人是多么爱这中秋之夜。他就是白居易。石祥说:"月亮太美好了,将来我也要写一首和月亮有关的歌词。"
1984年4月,《解放军歌曲》举办创作学习班,而石祥由于正忙于大歌舞《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不得不请了一周的假,来到了驻河北高碑店某集团军。一天,他看到几名战士坐在一起忘情地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过去问道:为什么爱唱"桃花"?战士们答道,我们想家,但是不能直接唱"家",只能唱"桃花",可以缓解一下心情。这时,石祥想真应该好好地写一写那些可敬可爱的军嫂们啊!写一首《军人献给妻子的歌》。可是题目写在纸上却写不下去。因为"人称"问题不好解决。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心上人"又太时髦。直到晚上快熄灯的时候,推开窗子想开阔一下思路,一眼望见明月,这一下就想起了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用"你"、"我"解决人称难题,于是,那首歌曲--《十五的月亮》词如泉涌,不到10分钟,这首词就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