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从11月中旬开始,中国内地影坛贺岁档的大幕正式拉开,各色影片都可以牛气十足地以“贺岁”之名问候老百姓的钱包了,首当其冲的便是汇聚香港、内地众多一线影人的合拍片《证人》和《硬汉》。无论从演员阵容、海报风格、预告片来看,这两部影片都极力把自己包装成动作火爆、情节紧张、气质硬朗的标准动作类型片,但真正看过之后却发现其中动作戏的含量并不高,与其说是动作片不如说是有着动作元素的剧情片。
《证人》的动作戏分为前中后三场,中间那场闹市追逐要是搁在八九十年代港产动作片辉煌时期,也就是个过场戏的水准,最后谢霆锋和张家辉的对决,也是重在搞气氛而不是玩动作。留给动作戏的可怜预算全都用来打造开头的撞车戏,这也是片中唯一的大场面,视觉冲击力强劲、拍摄角度也非常新鲜,但是电脑特效参与的痕迹过于明显使得撞车的震撼力略显不足,看起来并不十分过瘾。
既然影片在动作上无法吸引眼球,观众的注意力难免就会转移到别处,比方说我的兴趣点就转移到片中演员的造型上。在撞车之后的剧情中,扮演警察的谢霆锋和廖启智都以刻意扮丑的烂面妆示人,他们抓住的那个通缉犯撞车伤愈后同样也是个烂面,但是当扮演绑匪的张家辉以更为惊人的瞎眼加烂面形象出场时,不禁让人心生疑惑——怎么又是烂面?后来看到扮演张家辉妻子的苗圃居然也是个烂面,就难免产生导演要打造一部“烂面怪人大聚会”的恶意联想了。一直到影片结尾的回忆片段才揭示出张家辉和苗圃才是开头那场连环车祸的始作俑者,伏笔原来在这儿啊!不过一场车祸竟然把其后绑架案的主犯、幕后黑手、受害者、警察统统牵连在内,导演林超贤想学杜琪峰玩宿命感吗?只是这种过于巧合的设计显得一点都不宿命,反而让人感觉荒诞加扯淡。
除了在造型上突出个性,导演林超贤明显将剧情张力和角色塑造作为影片的重心,但是由于功力不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比较糟糕。谢霆锋和张家辉之间的连场较量本应是影片的张力所在,但这些一波三折的警匪斗法却是以牺牲剧情合理性硬凑出来的,否则很难解释毫无帮手的张家辉怎能在与警察的闹市枪战中顺利脱身,谢霆锋看到被绑架小女孩甚至结尾将她救出时却始终不用手机报警,如此离谱的剧情自然使得张力大打折扣。片中几乎每个角色都被刻意设计成一副苦大仇深的惨样,貌似颇有深度,实则相当单调。谢霆锋全片一脸便秘般的压抑相,演技依然没有进步。张静初除了神经质的发飙和干嚎之外,严重缺乏存在感。张家辉身上交织的善恶都缺乏鲜明的体现,也就难以让观众对他投注鲜明的情感。倒是苗圃的表演令人惊喜,瘫痪在床口不能言,仅凭眼神就把内心情感传达得十分到位,不过有一场吃药戏在设计上出现问题,导致她由静到动的转变过于强烈夸张,结果引发集体笑场。
更为不靠谱的是,片名“证人”让人还以为本片是个保护证人的故事,其实是讲解救被绑架小女孩的故事,跟证人一点关系没有,甚至片中没有任何证人出现过,难道是去年刘若英演的那个片子把“绑架”这个片名用过了,导演一拍脑袋只好起这个无厘头的名字了?
《硬汉》的整体风格走的是典型的第六代导演文艺片路线,镜头唯美,节奏舒缓,画外音充斥全片,主角个性异常鲜明。从头到尾动作戏倒是不少,但没有一场堪称高潮戏,没有一场能将观众的快感维持在5分钟以上,而是呈碎片状散落于全片中,为影片的文艺调调和影像风格服务。影片开头还是很吸引人的,刘烨顶着锅盖头、扛着红缨枪、一身肌肉的硬汉造型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彻底刷新了他一贯“阴柔”的银幕形象。虽然刘烨并没有武术功底,但一招一式都显得功架十足,拳脚力道强劲,超慢镜又每每将他打飞对手的动作渲染得格外浪漫唯美,再加上他将角色直楞正气的个性通过动作、语言、表情从内到外都把握得极为精准,还不乏冷幽默的效果,使得这个用宋朝武功在现代都市行侠仗义“傻阿甘”形象就完全令人信服且颇有好感。能看出刘烨自己对角色的成功塑造也格外满意,于是毫不吝惜地在影片中奉献出背面全裸的镜头,大秀苦练两月的彪悍身材,猛男的性感气息冲出银幕扑面而来。
本片导演丁晟是拍广告片出身,很懂得用精美的镜头和精巧的段落设计愉悦观众,但是如何使前后段落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从而有节奏地将剧情逐渐推至高潮,如何使精美镜头更好地为剧情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成为炫技的噱头,则将他作为广告导演对影片整理把控力偏弱的命门暴露无余,导致故事凌乱,节奏失调,剧情行至中段欲振乏力,直至结尾归于平淡。本来影片的主线应该是警察、匪徒和刘烨三方围绕国宝“沥泉枪”展开的较量,但是导演过于迷恋展现刘烨的“阿甘秀”,不去推进主线剧情的矛盾冲突,让人越看越没劲,连带对刘烨的表演也逐渐产生审美疲劳。最后草草收尾的那场博物馆抢劫戏更是成为影片最大的败笔,几乎没有枪战和动作成分可言也就不提了,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大反派黄秋生竟然比好人还像好人,不仅狂扁毁坏文物的手下,无论处境多危险都坚决不杀人质,还在手下都未泄气时主动提出投降,最后还疑似自杀而死。正邪对决竟然如此乏力,影片怎能精彩?又怎敢自称动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