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片文作者:法提麦·雅琦(原名王雅琦),1982年10月6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我与张铁林相识于1999年2月。当时,他正在拍摄《还珠格格》第二部。一天,我去片场看望赵薇和林心如,就在我们三人合影留念的时候,一个着皇上装的男子从屋里走出来。由于当时《还珠格格》第一部正在热播,所以,我一下子就认出了眼前这个人正是饰演皇阿玛的张铁林先生。
张铁林走到我们跟前,什么也没说,只见他两只眼睛瞪得像铃铛,直直地注视着我,令我既惊慌又很不自在。而后,他开口道:“这个小姑娘是谁呀?怎么没见过?是新来的演吗?”他这样没缘由的发问,令我心里更加发毛,暗想,这人怎么像审犯人呀?好在赵薇解释及时,张铁林这才放下他的皇上“架子”笑道:“我说嘛,皇族多了一个格格,我这当皇上的能不知道?!原来是探班呀。”他好像突然对我失去了兴趣,说完话转身走了。
张铁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傲气十足,爱审视人的眼睛能吃人。不久,张铁林到一家影室拍照,我们不期而遇。我先叫了他一声张老师,不料,他竟然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们见过吗?”真是贵人多忘事。唉呀,谁让人家是明星来呢,可原可谅。后来想想也不怪他,那天在片场人多乱哄哄的,他哪里有心思去记我的名字。再说,每天围着片场追赶他合影签名的少男少女海了去了,他或许牙根就没印象过我这个人。我也没向他解释。不料他突然道:“抱歉抱歉,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你是去看赵微林心如的那个谁吧……”说着在场的人都笑了。看来,我是谁他还是不知道。
随着交往的次数渐多,我对张铁林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他原籍河北唐山,但自小生长在西安。高中毕业后于1973年到临潼农村插队,1977年返回西安后当了一名搬运工人。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张铁林同时被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录取。尽管他自幼研习书画,且学有所成,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表演。他认为书画是人生的修养科目,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长期磨砺,定会成功。而表演是门职业性很强的艺术,必须全神贯注,孜孜以求,方能抵达理想境界。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在蔡晓晴导演的电视剧《有一个青年》中与方舒搭当演对手戏,后来又与龚雪合作在电影《大桥下面》饰演男主角高志华。电影学院毕业后,他又接连在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中成功饰演了恭亲王弈忻。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出人意料有了新的选择————出国深造。
不久,他来到英国皇家电影学院,选择了编导专业。学习期间,他因编导《外国人》荣获英国学院奖青年导演奖。毕业后,他暂留英国皇家电影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此间,他往返穿梭与欧美,并与好莱坞的乔治·卢卡斯合作导演了《星球大战》等影片。他虽然担任副导演工作,却从中学到许多东西。离开英国后,张铁林赴祖国的宝岛台湾大展鸿图。5年内,他连续3次荣获台湾优秀剧本奖。随后他又签约香港徐克电影工作室,参与导演了《男儿当自强》、《新仙鹤神针》等影片,并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电影世界”、“相聚凤凰台”等专栏节目。
然而,作为一个演员,张铁林最最热爱的还是表演,因此,当琼瑶邀请他饰演《还珠格格》里的龙头老大皇阿玛时,他愉快地答应了。
有了影室的邂逅之后,我与张铁林又在一起吃过一次饭。依然是不期而遇。这次我们终于算是聊了一次天。我问他为什么兴趣那么广泛?他回答说:“在影视这个圈里,十八般武艺都不会白学。我姥姥说我是狗占八泡屎,泡泡吃不净。这话还真没有说错。比如我现在吧,又烧瓷,又画画,又写字,还要准备自己设计盖房子。我也算是一个杂家,又当演员,又做编剧,又当导演。 ”我说,你涉猎这么广泛,会不会分散你的精力?他道:“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演艺这一行。不涉猎表演、编剧,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导演。如果说我现在这个皇上演的还有几分被人认可的话,那与我做过编剧、导演是有关系的。到了我这个年龄的人,比试的是什么呢?20多年前初涉文化圈的时候,比如考电影学院,男演员比的是谁高、谁靓和谁壮以及谁的舞蹈转的圈多;考声乐的时候比谁的嗓音高。那么一旦大家走到了一起,你就会发现彼此差别不大。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该比什么呢?比的是城府、阅历和文化。谁有文化谁就会前行。”
这次见面之后,我与张铁林很长时间没再联系。直到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让我立即到《聊斋先生》剧组去试妆。可我告诉他我不行,现在学校正在拍大戏,老师不会准假的。他说:“一共三集戏,而且夜戏多,不会耽误你上学的。”我还是非常犹豫。因为我是自费生,各方面更是小心谨慎。再说,军艺一向对学员要求很严,出入都需要有特批假条。我把情况向张铁林如实相告后,他大笑起来:“这个简单,我有车,我去你们学校,既能把你偷着带出来,还能把你偷偷送回去。”他这样一说,我也就不好推辞了。再说,能与他一起演戏,对我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呀。就这样,在张铁林的巧妙安排下,我神不知鬼不觉地参加了电视剧《聊斋先生》的拍摄,在剧中饰演蒲松龄(张铁林饰演)的妹妹燕子,一个宁死不屈的绝命烈女。
《还珠格格》热播后,张铁林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明星大腕,虽然生活中清心寡欲,可是在戏里却姬妾成群、美女环身,正所谓,中年得志,好不风流。与《聊斋先生》里的情债尚未完全了结,便匆匆进入《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组,又过了把皇帝瘾。不过,在20集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里,饰演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传人岳宏达的张铁林,只好收起三妻四妾之心,与我饰演的兰香安心过日子了。
我能进入《大清药王》剧组,真的是仰仗了张铁林。谈到为什么极力向导演推荐我来饰演兰香,张铁林诙谐地说:“在《还珠格格》剧组第一次见到你时,觉得你长的还行,通过在《聊斋先生》中合作觉得你的演技需要磨练,所以下决心带一带你。”张铁林要带一带我这是事实。据说,兰香这个角色本来已经有人选,硬是让张铁林给搅黄了。所以,我对张铁林从心里怀着感激。张铁林也不敢大意,只要我有戏,他总是坐在监视器旁,生怕自己看走眼让大家笑话。几场大戏下来,张铁林似乎放心了,吃饭时,他便把助理专门从城里买回的食品留一部分给我,名曰“奖励”。当然,铁林老师奖励的不止我一个人。他的寝室就像一个食品店,剧组的许多人都光顾过。
与张铁林交往久了,我在他面前不再拘谨,拍摄不紧张时,我会主动邀请张铁林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到饭店会撮一顿。但这样的休闲时光是很少的,因为张铁林既是个书迷,又是个书法狂,空闲时间,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字,即便是在现场,他也是手不释卷。他说,读书可以明志,书法可以养性,读书和书法是他终生都不会放弃的两大嗜好。在他的影响下,我对读书也发生了浓厚兴趣,并用空闲时间练习毛笔字。张铁林知道我也学习书法后,高兴地说:“你要真对书法有兴趣,我就收你这个徒弟了!”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了。我很庆幸自己结交了张铁林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大清药王》杀青后,我与张铁林的关系并没有如朋友们想像的那样更进一步。而是各奔东西,各忙各事儿。偶尔打个电话,也不过是我问候一下他的身体,他询问一下我的工作。然而当那次我突然得知张铁林患上“癌症”的消息后,一切都改变了。
这天,正在横店影视城拍摄电视剧《龙非龙凤非凤》的张国立先生眼含热泪沉痛地向剧组主创人员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张铁林先生不能来剧组饰演男主角五爷了,因为他肝上长了东西。张国立此言一出,大家一片哗然。我闻讯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大哭了一场。此时,我发现自己对他是那样的牵肠挂肚。我那时也在横店拍戏,脱不开身,不能去看望他。就是能去,也找不到他。我给他打电话,他关机。他仿佛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了。后来才知道,问候的人太多,严重影响了他的休息与情绪。是医方强令他关掉手机的。
我怀着侥幸每天往他的手机上发信息,期盼他有一天开机后能看到。终于有一天我的手机有了来自他手机的信息:“铁林十分感谢你的关心,他平时没有白疼你。”一看这信息就是他的家人代发的,但是我还是激动的再次热泪盈眶。这时我已经从多种渠道得知,为了配合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张铁林住进了特别监护室,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尽管这样,我还是十分庆幸,因为他有一部手机始终开机。尽管他不接电话,但是我的手机显示,我发给他的每一条信息他都能收到。于是,我给他发的信息越来越多,从寻问病情到医药医方,只要我想知道的和对他病情有帮助的信息我都发。
后来,我觉得这样还不够,所以信息的内容更加宽泛起来。我为他写诗填词、说小品、讲笑话……凡是我认为会令他开心的事情,我都去做。我的心中此时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企盼他出现奇迹。我甚至告诉他,我已经许下大愿,愿意折寿十年,祈祷他健康平安。他偶尔也给我回复信息,都是些感谢的话。对此我非常理解,一个等待被判死刑的人,哪里会有心思去想别的呢。终于有一天,我接到了张铁林从广州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一切都是一场虚惊,肝上的那个小东西是良性的。我手握电话持久无语,泪水再一次流下。这是我为张铁林第三次哭泣。也只有这一次是幸福的哭泣。他仿佛明白了什么,在电话那头安慰我说:“这下你该放心了,我们回北京见!”
然而,由于我一直在横店拍戏,无暇回京,所以也就一直没能与张铁林会晤。直到2005年年底,我们才在横店影视城相逢。
我在横店拍摄《传国玉玺》,他在无锡拍戏。他提前一天就打电话告诉我,他要来横店串场戏,顺便看望我。我一时竟然语塞。不过我还是特想看一看曾经“死里逃生”的他如今是个什么样子。我说:“好啊,您来我给您包饺子。”
他来了,带着戏妆。不过这倒是使我们的见面多了几分随意,仿佛在演戏间隙小聚。我没有失言,我为他准备了水饺。他也没有空手到来,他送给我一件羽绒服。我请他写上几个字做留念,他欣然提笔写上了“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八个大字。并说这是他在他“大病”期间我对他关心的奖赏。
分别时他突然对我说:“不要急于嫁人,你还年轻,未来的路很长,事业为重,就是嫁人也得先经过我同意。”他的话说的突然,我的脸一时绯红。随同他一起来的著名演员丛珊姐姐听后笑道:“张大腕你别臭美了。雅琦的婚姻不用你包办。有我呢!”张铁林笑了:“至少我算个高参吧。”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故事讲到这里,相信朋友们一定会希望我与张铁林的个人生活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当然,最好是能最终走到一起。坦白地讲,我自己也曾这样想过。然而,张铁林的婚姻门槛令我望而却步。他曾坦率地在我面前说,做他的女人,至少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第二,温柔贤惠尊老敬少;第三,博闻强识,会讲英语。实在讲,二三条,可以慢慢做慢慢学,可是那第一条,岂是三天两日所能达到的境界?其实,这都是张铁林先生的托辞,历经过失败婚姻的他,独身对他也许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