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长篇推理小说《线索》,是山东胶州籍70后作家王磊的新作,刚刚上柜,散发着新书特有的香气。
低调的王磊这次“保密工作”做得极好,等到新书正式签售了,“丢”过来一本。记者乍一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再往里翻了一页,更加咋舌:脚印工作室(策划编辑)?
于是,朋友们便知道,出版过长篇小说《去岁下的雪》《莱布尼茨给康熙的信》之后,热爱写作并一直为之努力的作家王磊终于跻身不一样的行列了。
还是说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牌编辑“脚印”吧。在文学界,脚印老师自带“流量”:她放弃了自己的写作,30多年来专心从事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工作,所编辑的图书获得一系列重大奖励,《长征》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尘埃落定》《历史的天空》《暗算》荣获茅盾文学奖,《国运》《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等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脚印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经过八年的努力,脚印工作室成为文学出版界知名的品牌,《抗日战争》《俗世奇人》《红星照耀中国》等著名图书书写了编辑出版双丰收的传奇。
在脚印工作室今年春季推荐书单中,王磊的这部《线索》赫然在列,排在冯骥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全本》的后面。
对于《线索》,脚印老师给出的推荐语是:层层推理,呈现底层社会的悲欣情仇。
“悲欣”二字,原籍浙江平湖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曾经用过,在他西逝圆寂前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啊?
《线索》的故事实际并不复杂:在一座几近废弃的供电公司仓库,“库管”小人物纪祥云遭枪击而死,案发现场却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办案人员通过对死者生前社会关系的大量走访,试图还原死者生前的生命轨迹和死亡细节。疑点重重,每一个人都像嫌疑人,却又没有充分的动机;每次看似峰回路转,但又引出了旁枝末节……
就这么个推理并试图破案的故事,被作家王磊通过轻松诙谐的笔法,将底层社会的悲欣情仇,包括贪污腐败的触角之长、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利益线条上,各色人等的丑恶与可悲一一揭示了出来。
“交代”一下我读《线索》的经历与感受。拿回办公室,照例由同事们接了去,轮到我读已是三天后了。这三天里,已在4个同事手里“转”了一遍,3个读完的都说看了通宵,1个未读的是突然接到了出差的任务。临走前,出差的同事把书交到我的手中,郑重其事地说:“全部家务做完后再看啊!”我偏不,泡了两件要手洗的羽绒服在盆里,想插空先来翻几页。结果,一口气把书看完了才晃回神来要洗的衣服还泡着呢,也才明白同事们的阅读感受和“善意提醒”。
真的,这是一本打开后即让你欲罢不能的“好书”,抽丝剥茧般,推理出故事的结尾。窃以为,“高潮”在中间部分之后,书中书《畅销书》出现,被警察追踪并消失好久的《畅销书》作者杨保罗重磅回归;纪实般讲述纪祥云之死的《畅销书》热销,也一点一点牵引着警察们想要破案的那根神经,有好几次,警察们都要放弃这个案子了,结果杨保罗又“指”出新的线索,成功地把警察和读者们重新“拉”了回去,可谓丝丝紧逼,环环相扣。
读罢突然发现,书中遭枪击而死的那个仓库管理员纪祥云是有原型的。七八年前王磊还在电力系统的一家公司当业务员时,在湖南省衡阳市即遇到过这样的“库管”。只是,衡阳的库管怎么也想不到,若干年后竟然被作家搬入了书中,而且是以人人痛恨并且“作死”的面貌出现。
这一点,王磊在小说的自序里也已经点明:本故事并非全然虚构……比如书中的仓库管理员纪祥云,就有其原型。王磊说:“因为衡阳的库管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从接触这个人开始,我就想‘写’他!”可能,这就是生活的经历使然。
一个作家,是需要生活积垫的。从王磊的经历来看,他的生活积累称得上丰富:自15岁尝试着写作,并报名上过《人民文学》杂志社函授班,他先后跑过客车,做过服务员、保龄球修理技师、复印机修理技师、广告公司文案、中关村电脑库管,当过杂志社的记者编辑、电力公司业务员,甚至自己开过店(专卖蜡染、扎染、苗银等)。在这过程中,有一项始终没变:热爱写作。所以,现在的王磊调侃自己“先在丰富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创作素材”,所以他的视角始终关注现实,关注着当下。
比如这部《线索》,虽然是推理小说,但他的笔触和思考却牢牢地关注着当下社会。书中的库管纪祥云真的很坏,坏到他遭枪击而死后呈现这样的景象:人人松了一口气。是的,一个“坏人”死了,空气里弥漫着“皆大欢喜”的气息,用南方人的话说是“安耽”了,北方人则是“消停”,再时髦一点就是世界从此“和平”。
这样的安排,是否有点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其实不然。“东方快车”是群体性合谋,人人捅了死者一刀。《线索》里死者周围的人们,虽痛恨得要死,却“合谋”着想劝他回头“向善”,从未想过要动手杀他。
而且,作家王磊给《线索》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眼看着“追踪”到“凶手”了,但杀人嫌疑犯却死了,并且死的方式也是那么地“喜剧”和“时尚”……“小说里明明给了答案,但读者就是有疑惑:这个结局,到底是真的假的?”王磊神秘地笑着,“结局就留给读者去想,大家想得越多,感悟得越多,我的文学创作也就‘有用’了!”
也许,作者的设想是,在一个人人都活得很干净的社会里,纪祥云这样的“坏人”本身就会死。因为干净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他这号人生存的空间。
作家王磊通过《线索》想表达的,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