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做工的人》记录了一个我不曾企图了解的圈子,工地的人。
对任何人来说,一生的从业经验以及见人识物都是非常的有限。有很多作家,演员为了创作去体验别人的生活,最后凝结在文艺作品中,让我们可以从中去体察人心人性的凉薄与温暖。
但是对于各个行业的酸甜苦辣,大多艺术家也只能停留在短暂的、有距离的观察与臆想。只有那些站在自己立场上的人,才能不带着上帝视角,带着自己的经历、感情与偏见去阐述自己行业那本难念的经。也因此,我们需要像林立青这样来自各个行业的作者,去真实的记录不同行业的文化与生活。
我生活中时常遇到工人,但是他们对我来说仍旧是一个模糊的群体,我看到的工人或是在脚手架上做着高强度体力活忙碌的工人,或者在地铁里穿着灰灰蓝蓝的工装,提着一个大袋子或者一桶的工具,他们三倆结伴,明明在人群中特别显眼,却最容易被大家忽视。
我从没想过,也没有能力去深度接触或关心这个群体的圈子文化与人生经历。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他们的语言系统,我没有包罗万象的亲和力,我不知该如何与这些我有完全不同经历的人沟通。
但是这就是书的魅力,它能够给你这样的一个机会,去突破你自身的局限去了解你周围的看得到却不常接触到的人,去帮助你看看你所不曾经历的人生,让你可以更加开阔地去看待这个世界。
《做工的人》就是如此,作者林立青,是一位在工地打工十年的监工。做工的人,是他工作中遇到了泥瓦匠搬运工,这些人是被主流媒体忽视的人群,却是他身边一个个有酒有故事的同伴朋友。
我们总是被 “中产”、“小资”、“富二代”、“穷人”这些以物质分人群的笼统概念包围,人群与媒体的目光也大多追随资金流而去,很少有人去为这些,因为缺少文化教育而在互联网时代“失声”的工人去阐述自己看上去不那么“闪亮”的生活圈子。所以当他们得知林立青在写一本关于他们的书时,有师傅会特地找来,对他说:“你快来问我,我全部都告诉你”。
是啊,那也是他们有血有肉,用爱与责任堆砌起来,却无人问津人生啊。
也因如此,这样的书以及作者林立青这样的人,才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做工的人》是难以取代的作品,书的扉页写到:“如有雷同,请哀矜而勿喜”。林立青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从这些故事中看到真相,即便得知了做工的人的苦衷,也不要高兴。因为,“这并不值得高兴,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