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娘惹菜是一道南洋佳肴,融合着甜酸,辛香,微辣等众多品味,但这部《娘惹肉》带给观众的却只有酸辛辣,一部不到十六分钟的短片,让人回味良久唏嘘不已。
影片一开头,生意火爆的屠夫正在卖肉,媳妇一把拉住他,说有件重要的事情今天要做,两口子生意也不做了,立刻赶回家。
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儿子说他第二天要过生日,难道是给儿子做生日前的准备?
但他们回到家却是给老娘做了一桌子肉菜,让老娘吃到撑。
这儿子一家可真是孝顺。
但第二天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两个儿子每家轮流照顾老娘一年,到交换的日子,如果老娘瘦了,就得继续再养一年。
屠夫儿子是怕老娘还留在他家,拼命的给老娘塞肉,好让老娘第二天能顺顺当当的滚蛋!
而为了能让老娘过称,不但给老娘夏天穿棉袄,甚至还塞了两大块肉。
最后肉掉下来的时候,两个儿子大打出手,老娘拿着那两块肉,满眼的凄凉。
真是讽刺意味十足!
自古以为,孝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且知道报答母亲养育之恩,但有的人却丧失最基本的人性,把老人当做累赘一样抛弃。
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农村就是城市也普通存在。
世人都说,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一位母亲养几个孩子,辛苦付出也不说累,而当母亲年老力衰后,几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老娘,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外乎这几种情况。
1,溺爱
母亲对于孩子的疼爱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但爱也要有个度,如果过了,就成了溺爱,也就养成孩子飞扬跋扈的性格。
明成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有三个孩子,明成是最小的孩子,所以特别偏爱,要什么给什么。
明成上学时经常干坏事,偷同学的钱偷看女生上厕所,老师告诉家长,明成母亲却哭闹到学校,说老师冤枉明成。
中学没毕业也就不上了,天天在家游手好闲,偷鸡摸狗的让整个村子都非常厌恶。
这种人品在他母亲的眼里却如稀世珍宝一般,掏出全积蓄给明成买了个媳妇,以为他能安生过日子。
可结果,跑出去帮人花假钱,坐了几年牢。
出狱后就天天骂他母亲,说都是她害的,自己要文化没文化,要前途没前途,骂着骂着还动手打。
明成哥姐看不下去,斥责他。
这种时候,他母亲竟然还护短,说明成开玩笑的。
最后,明成把他妈的棺材本偷了去赌钱,把宅基地也给卖了,最后竟然把他妈押给村里的老光棍当媳妇。
他母亲气的喝农药,明成就眼睁睁看着他妈死在家里,就是觉得去医院还得花钱,而且母亲对他而言,就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
“养不教父之过”。
一个孩子生下来就像一个透明干净的瓶子,孩子慢慢长大,瓶子里呈现出什么样的颜色,白的或者红的,或者黑的,都取决于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只是一昧的溺爱纵容,孩子最终走上歪路,父母脱离不了关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为了教育好孟子,带着孩子搬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只为找到有品德有学识的贤人,这样孩子才能明白什么是礼义廉耻,应该如何做一个让人敬仰的人。
像明成母亲这样,只怕到最后一刻才会想到后悔吧。
2,严格
有的孩子的不孝顺,却是因为父母严格的教育,和溺爱同样一个道理,无论何种教育都要有一个度,过于溺爱不好,过于严格也不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确实他们生下来就是纯洁的白纸,但除了父母之外,他们所接触的外界事物,也在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就要正确引导,挖掘他们所喜爱的,认同他们的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不仅仅只有父母的权威来压迫他们顺从。
马玉的父母是一对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他的期望非常高,上学时必须全校前五,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不许吃饭,罚站,甚至不许睡觉。
这样的情形维持到马玉留学,出了国的马玉像一匹脱缰的马,享受着从未有的轻松和自由,就是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国,甚至得知母亲出国来找他,马玉直接就跑到另一个国家躲起来,从此几乎杳无音讯。
直到母亲重病去世,马玉才再次出现在家里,他回来不是为了陪伴已经年迈的父亲,而是要拿走母亲留下的遗产。
他的自私让父亲很寒心,质问马玉到底还有没有人性?
马玉大笑:“人性,人性在我七岁尿裤子,被你们拿到学校展览的时候就已经没了!”
童年的伤害是人生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下来的天使。
有的天使被当成公主王子,有的却被踩在脚下肆意的欺辱和伤害。
他们失去了翅膀,难以逃离那种环境,但一旦翅膀重新长出来,他们立刻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马玉就是这样,父母对他造成的伤害是永恒的,或许这一辈子他都不会原谅父母。
“船到桥头自然直”。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弯小舟,河面平静的时候随他慢慢行走,一旦有大风大浪小舟要改变轨迹时,父母再提供可行意见。
你把孩子当朋友,孩子的思想才会成熟理智,与你共同探讨人生。
3,偏心
偏心和溺爱的性质差不多,但偏心的事情发生在子女众多的情况。
同为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母亲却偏疼某一个,引起其他孩子的羡慕嫉妒恨,这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有人常说,小时候越不受待见的孩子,长大后会越孝顺。
某种意义上是有这种可能,但这话也不是绝对的。
大牛家有兄弟四人,以前农村生活比较苦,家里男孩子多,吃的也多,家境不富裕的情况下,就有孩子吃不饱。
这种时候如果当母亲的公正一些,兄弟间也能和睦些。
但自古母亲偏疼小儿,于是同样食物的情况下,还会悄悄给小儿再多留一份。
一开始是瞒着其他孩子,但小儿子偏偏喜欢卖弄,结果就成了明面上的事。
大儿子不服问母亲为何偏心,母亲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把大儿子打了一顿。
几个孩子长大后,母亲也老了需要人伺候,前三个儿子都不愿意伺候,说她偏心小儿子,就应该由小儿子来赡养。
小儿子却也不愿意,说是大家的老娘,凭什么就扔给他一个人。
四个儿子在那扯皮,干脆就把老娘扔在大路边谁也不问。
可怜家里儿孙满堂,老太太却落个路边乞讨的地步。
《娘惹肉》中,两个儿子的家庭环境似乎都不错。
小儿子是屠夫,卖肉赚钱。
大儿子虽然没交待是做什么的,但从小孙子的嘴里却能听出,一部好跑车说买就买,显然也不是差钱的主。
这样的家庭绝不是到了赡养不起老人的地步,主要的还是他们的心里根本就没有赡养和孝顺这个概念。
都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当影片结尾老太拿着那两块肉,满眼凄凉的时候,让观众生出更多的无奈。
4,利益
古代有个小故事很耐人寻味。
一个老母亲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但老了以后谁也不愿意照顾她,老村长想了个办法,让老母亲按他的计划行事,老母亲照做之后,两个儿子对她孝顺至极,直到去世。
两个儿子抢夺的打开老母亲留下一个盒子,里面却是几块石头,险些气死。
老村长想的办法就是骗两个儿子,老娘有一盒子的珠宝,谁孝顺这珠宝就留给谁。
这不但是故事,也是现实。
美珍是一位老师,退休工资挺高,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买房她替还房贷,孙子买房还是她给还,小儿子不愿意了,让她每个月给自己和房贷一样的钱才行,否则就去她单位闹。
老师都要面子,只能给。
这样三下五去二也没多少钱了,结果老伴又得了白血病,虽然有医保,但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儿子回家把美珍的工资本给偷走了,美珍失去经济来源,又不好意思去单位挂失,从前利利落落的人民教师,最后袜子都是补了又补。
有退休金的老人相对还好许多,像农村那样一辈子没上过班的家庭妇女,她们老了之后只能依靠子女养活。
衣食住行还能接受,一场病下来,再孝顺的孩子都承受不住,那把父母当累赘的更是难以承受。
综上所述,不孝顺的原因有很多。
在面对那些不孝子的时候,很多人会指责他们。
其实不孝顺,并不是长大以后才开始的。
前不久,有一个小视频在短短几十分钟就达到几百万的播放量,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当街殴打母亲,而那个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就那样蜷曲身体任由孩子痛击。
这样的情形,能指望这孩子以后孝顺吗?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百因必有果,一棵树想要结什么果,是甜是酸还是苦,取决于种树人是否施肥打药修枝。
孩子的成长也是修枝的一部分,不能说一味为了多结果,而使这颗树杂枝重生,最后不但果子没多少,还毁了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