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罗伯特·怀斯执导的《音乐之声》(1965)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电影之一,即便是没有欣赏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也对影片中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有所了解。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热情奔放的玛利亚在群山尽收眼底的山巅之上,张开臂膀尽情奔跑,拥抱大自然壮美景色所歌唱的《音乐之声》,七个活拨可爱的孩子所代表的七个欢快跃动音符的《哆来咪》,冯?特拉普上校深沉且充满深情的《雪绒花》,孩子们风趣且表演戏份十足的《晚安,再见!》等,这些歌曲会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走进你的生活,以神奇的魔力吸引住你。其实,音乐如同时尚一样,流行趋势说变就变,而影片中的这些经典曲目在音乐殿堂中是神一般的存在,经久不衰,接受音乐爱好者的顶礼膜拜,深深印在人们心里,牢牢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
美国电影史有一个票房神话,这部电影就是《乱世佳人》的票房。影片自1939年在美国上映起,掀起了一股追影热潮,该部爱情战争史诗巨作备受追捧,所创造的好莱坞票房纪录是空前的。当时检验雄心勃勃的影片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票房能否超越《乱世佳人》。
许多在商业运作上十分成功的影片都进行过挑战,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爱情谍战片《卡萨布兰卡》(1942), 喜剧片《相逢圣路易》(1944),战争爱情片《乱世忠魂》(1953),宗教剧情片《十诫》(1956),爱情喜剧《热情似火》(1959)等,都对《乱世佳人》的票房纪录发起一次次冲击,这其中只有《十诫》曾经靠近目标,但最终也无功而返。参与挑战的演员不乏英格丽·褒曼,亨弗莱·鲍嘉,朱迪·迦伦,黛博拉·蔻儿,查尔登·海斯顿,玛丽莲·梦露等影史巨星,但均铩羽而归。
导演罗伯特·怀斯也曾经参与到这场票房挑战赛中,他因为曾担任美国影史巅峰影片,奥森·威尔斯执导的《公民凯恩》(1941)的“剪刀手”而声名显赫。1961年,他带领女影星娜塔莉·伍德等人主演的《西区故事》对《乱世佳人》发起了挑战,这部改编自百老汇歌剧的影片震撼人心,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十项奥斯卡大奖,但在票房方面并没有对《乱世佳人》构成实质性威胁。
罗伯特·怀斯
歌舞片《音乐之声》最初计划由《宾虚》(1959)的大导演威廉·惠勒来执导,计划邀请巨星奥黛丽·赫本出演玛利亚,但遭到她的拒绝,无奈制片方放弃了这个拍摄计划,已经勘验过拍摄现场,并对这部百老汇舞台剧剧本改动过的威廉·惠勒也最终与该片无缘。
罗伯特·怀斯的导演风格比较温和,他不喜欢纯粹喜剧或悲剧,他认为舞台剧《音乐之声》过于浪漫甜蜜,为了使影片更有现实主义特征,他添加并突出了纳粹占领奥地利对男女主人公和家庭的影响的戏份,但他也不会把纳粹侵略描写得咄咄逼人和过于残酷,他只是确保了剧情的“糖度”有所降低,但过分伤感和悲情对于他同样不可接受。
影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和关注,受欢迎程度十分出人意料,雄踞票房排行榜首位长达25年的《乱世佳人》就此被掀翻在地,人们不相信做到这点的不是爱情史诗,也不是战争大片,更不是神圣的宗教题材历史史诗,对《乱世佳人》挑战成功的却是一个三者都兼有,但又各不突出的音乐片完成了这个艰巨而神圣的使命,并且《音乐之声》将票房第一记录维持了5年之久。当然,票房神话是难以永远被打破的,目前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乱世佳人》仍然是美国的票房冠军,《音乐之声》紧随《星球大战》(1977)之后排在第三位。
《音乐之声》获得奥斯卡十项提名,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五项大奖,虽然奖项数量远低于《西区故事》的10项,但罗伯特·怀斯凭借它打破了《乱世佳人》票房不可能被超越的神话,圆了他《西区故事》所未能实现的夙愿。
《音乐之声》虽然被罗伯特·怀斯进行了“糖度”弱化处理,仍然被公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甜、最温暖的一部影片。但影片已经不是一味的甜蜜和皆大欢喜,罗伯特·怀斯的处理手法使得影片不是简单的一颗糖块,剧情故事的曲折和纳粹占领所带来的伤感和苦痛,使影片更像一颗酒心糖,味道多变,影片传达的丰富主题让观众看后回味无穷,苦涩的甜蜜味道绵柔醇厚,沁人心脾。
影片色彩是斑斓的,虽然有些布景、服装有些颜色夸张,但出于影片改编自舞台剧的原因,这些光彩夺目的色彩运用观众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影片的故事情节细腻温情,与色彩形成了逻辑上的统一,主要剧情就如同七彩的糖纸,把酒心糖包裹起来,使得这颗“糖果”绚丽多彩,各种色彩下的故事主题特点鲜明,各种色彩配以相应的歌曲,和影片多种主题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赤 +《雪绒花》
故事发生的1938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奥地利,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的冯·特拉普是奥地利的一名海军上校,作为一名爱国的军人,却因为奥地利政府的软弱不抵抗而不能为国效力,纳粹军队给他提供了军职,要求他准时去报到。他不想背叛自己的国家为纳粹做事,苟且偷生,在被纳粹密探严密的监视下,他和玛利亚带领自己的七个孩子借参加音乐节演出之机得以逃脱,徒步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了瑞士。
在萨尔兹保的家中,丧妻的冯·特拉普和新结识的男爵夫人举行一场舞会,在纳粹入侵的恐怖气氛下,在有近百名宾客来参加舞会的大厅里,冯·特拉普仍然悬挂了一面鲜艳的奥地利国旗。千家万户在纳粹的淫威下都挂纳粹旗的情况下,从外地赶回家的冯·特拉普勇敢地将自己家悬挂的纳粹旗扯下来,并愤怒地撕毁。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剧照
雪绒花原产于欧洲的高海拔地区,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之一,被誉为阿尔卑斯山的名花。冯·特拉普上校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歌曲《雪绒花》的演唱中得以充分体现。《雪绒花》曲作者是理查德·罗杰斯,由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填词,影片中冯·特拉普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是在玛利亚和孩子的要求下,在家中的演唱,通过这次演唱,玛利亚和冯·特拉普的感情得以加深,歌曲是作为两人爱情纽带的形式出现的,也加深了孩子与两人的感情。一方面,通过演唱歌曲,一直跟孩子板着脸孔的父亲回归了他柔情慈祥的一面,另一方面,歌曲内容与他的军人身份相符,也暗示着纳粹德国给家庭,甚至是奥地利人民带来的灾难正在路上。
在有德国军官参加的音乐会上,冯·特拉普上校弹起吉他,再次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哽咽之处,玛利亚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在冯·特拉普的示意下观众都激动地与他们合唱了起来,对纳粹占领的无奈、悲伤、抵触和愤怒之情都包含在演出中,十分感人,失去祖国的伤心欲绝,赤子对祖国的祝福和祈祷,尽在哀伤低沉的歌曲合唱之中。
一家人音乐会齐唱《雪绒花》剧照
这首歌把雪绒花进行拟人化,使它具有人类的情感和高尚的品格,冯·特拉普将自己的感情注入这一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他希望通过这“小而白、洁又亮”的小花儿保佑自己的祖国永远平安、顽强。歌曲在赞扬雪绒花美丽的同时,渴望自己的祖国也不要失去这些优秀品性,歌曲表达了浓浓的故土情和对祖国的爱,是酒心糖多种味道中最浓烈的一部分。
橙 + 涟恩德拉舞蹈
由朱莉·安德鲁斯饰演的玛利亚是一名在萨尔茨堡修道院长大的修女,但她活泼好动、热爱大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活泼的性格不适合修女生活,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人的请求时,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生活的真谛。
玛利亚和冯·特拉普的爱情是真挚、纯洁、高尚的,但过程很曲折。两人的感情介质是冯·特拉普的七个子女,而他们对保姆是排斥的,经常一起合伙跟保姆恶作剧,这表明孩子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母爱式的关怀和照顾。
玛利亚用自己的爱心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感情,冯·特拉普进而爱上了玛利亚。但冯·特拉普的新女友伯爵夫人从中作梗,致使在感情旋涡中挣扎中的玛利亚不辞而别,回到了修道院,这个波折的剧情,令观众牵肠挂肚,特别是七个孩子去修道院见玛利亚,却遭到拒绝,观众和孩子们的心绪一起跳动,跌到了情感的低谷。
在伯爵夫人和冯·特拉普举办的舞会楼外,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出乎意料的是,冯·特拉普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
这段舞蹈是剧情的高潮部分,在明亮欢快的舞曲伴奏下,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舞蹈最后相互凝视对方,玛丽亚也对上校怦然心动。但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加之伯爵夫人的怂恿和诱导,她不辞而别,悄悄地离开他所深爱的孩子和说不清感觉的冯·特拉普。
舞蹈:镜头远景--近景片段展示
在爱情戏的处理上,罗伯特·怀斯导演的温和与谦让的理念得以体现,两人这段舞蹈从远景-近景-特写顺序予以交代,严格遵循了“美国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的叙事镜头基本语法,既不失整体舞蹈的美感,又用特写描述了两人互相深情对视、被爱神之箭突然击中那一刻惊恐落魄的眼神。
在总体表达上,两个人的爱情没有热恋似火的激情表述,但也不失老少咸宜的如胶似漆般的甜蜜,而这甜蜜之中又充满苦涩和酸楚,如同一般橙汁,百味杂陈。朱莉·安德鲁斯把一个春心荡漾,但又慌乱迷惘的小鹿闯入心扉的纯情少女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观众在品尝爱情甜蜜的同时,内心也深深被酒心糖里酒的浓烈滋味所攫取,为两人的爱情发展前景牵肠挂肚。
舞蹈:镜头近景--特写片段展示
涟恩德拉舞蹈优美自然,具有地道的奥地利民族韵味,这段舞蹈和《雪绒花》一样,寄托着爱国的情愫,成为了美国影史著名的一段舞蹈。爱情的主题是影片中一个主要内容,通过苦涩甜蜜滋味的营造,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观众,都经历了一场真正爱情的洗礼,在心灵层面情感得到升华。
黄 +《孤独的牧羊人》
冯·特拉普与男爵夫人的爱情充满了铜臭,在两人分手时,男爵夫人直言上校不喜欢她的金钱和财富,这段黄金色彩的爱情同玛利亚的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醒目的橘色爱情形成强烈的对比,男爵夫人和冯·特拉普的婚约,在纯情无附加条件的真正爱情面前不堪一击,随着玛利亚从修道院回到冯·特拉普和孩子身旁,看似光鲜亮丽的金色婚约瞬间土崩瓦解。
为了欢迎男爵夫人和麦斯叔叔到来,在玛利亚的带领下,孩子们表演了风趣幽默的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牧羊人和羊群的造型十分可爱,小女儿几次接近错过更换布景的手忙脚乱让观众忍俊不已。精彩的表演和动听的歌声吸引了冯·特拉普和麦斯叔叔的眼光,但男爵夫人虽然脸上挂着笑容,心内却是翻江倒海一般不是滋味,从这次演出开始,她已经感觉到冯·特拉普可能移情别恋,她的内心如同木偶戏里的牧羊人一样“孤独”,一种不祥的预兆袭上她心头,冯·特拉普的眼神表明他已经同她渐行渐远。
《孤独的牧羊人》剧照
绿 +《哆来咪》
作为海军上校的冯?特拉普,在失去妻子后他已经难以分身关爱自己的七个孩子,当玛利亚从修道院来到特拉普家,观众和她惊奇地看到他是用军事化的方式在管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孩子被口哨声划定了称呼和属性,孩子们在失去母爱后也失去了父爱,他们只能对来到家里的保姆施以各种恶作剧,以便唤起父亲的关爱。
玛利亚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心,特别是大女儿夜晚出外会男朋友晚归,他没有告诉冯?特拉普,这件事拉近了玛利亚和孩子们的情感距离。
在请求冯?特拉普给孩子做新衣服遭到忽视后,她用窗帘的多余布料给孩子们缝制了带有绿色花纹的衣服,带他们到户外活动,爬树、划船、、逛市场、嬉戏,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期盼的真正母爱回来了。
玛利亚无私的爱如同干涸土地的泉水,荒漠里的一片绿洲,灌溉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从前的沉闷、刻板被欢笑、活拨所代替,在玛利亚这里,孩子们找回了久违的母爱。
教唱《哆来咪》剧照
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绿草茵茵,山峦翠绿如碧玉,玛利亚开始教孩子们唱歌,但孩子们没有音乐基础,她便即兴用七个音符代替七个孩子,唱起了如今妇孺皆知的《哆来咪》,歌曲的寓意在于孩子们不再是生硬刺耳的口哨的代表,而是充满欢快韵律的音符,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花衣服,玛利亚给孩子们带来了绿色的生机和希望。
随着影片在全世界的放映,《哆来咪》流行了起来,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查德·罗杰斯的谱曲旋律优美流畅,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的填词内容生动有趣,两人的密切配合成就这首世界名曲,歌曲的广为传唱也成就了查德·罗杰斯“美国音乐剧泰斗”的盛名。
音乐让玛利亚与孩子们建立起信任,是母爱传递的桥梁和纽带,绿色的勃勃生机代表孩子们得到的温暖、幸福,这也是酒心糖里最为温暖的味道。
青 +《再见,晚安》
1938年,纳粹政权侵略的罪恶行径已经露出了苗头,冯·特拉普被强制要求到德国军队报到,为希特勒效力,乌云笼罩的边境小镇萨尔茨堡,纳粹政权已经在意识上对奥地利人采取压迫,每家都被强制悬挂纳粹旗,邻里间和平时期的相互信任也消失殆尽。冯·特拉普的大女儿莉赛尔的男朋友罗尔夫背叛了她,也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奥地利,为了加入纳粹他不惜背信弃义,成为了搜寻和追踪冯·特拉普一家的纳粹帮凶,家里的管家也背叛了,暗中监视他们的行踪并向纳粹通风报信。
冯·特拉普一家无奈在黑夜中推着汽车潜出家门,但早已被守候的纳粹盯梢,他们只好去参加音乐会。最后一个曲目是《再见,晚安》,暗含冯·特拉普一家在音乐会后立刻逃往瑞士,他们在跟台下的奥地利同胞说再见。这首歌曲也有嘲讽纳粹的意味,意指他们会在他们眼皮底下溜走。
罗伯特·怀斯用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以奥地利已经不再适合居住,需要逃避才能生存表达了对纳粹侵略的谴责,但他并没有在这颗酒心糖中加入太多的苦涩,这抹“青色”使用剂量适中,对故事发展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烘托了最后全家胜利大逃亡的结局。
蓝 +《音乐之声》
罗伯特·怀斯坚持到奥地利实景拍摄对影片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影片开头玛利亚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开阔的山地上演唱的开场气势磅礴,在玛利亚出场前,一连串山河湖泊、森林农家、教堂河流的航拍场面宏大,堪称惊世骇俗。
航拍镜头由远及近,玛利亚在辽阔的山地上由小变大,伴以激昂的女生独唱《音乐之声》高亢的旋律,一个穿梭在绿树青山,茵草碧水之间向往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少女的清新形象为影片的美好甜蜜定下了基调,在蓝天白云下面,身着蓝黑色为主体色调裙子的玛利亚唱出了对大自然的赞歌。
罗伯特·怀斯的开场拍出了“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的梦幻意境,主题曲《音乐之声》歌颂的云雀小鸟,树林小溪,教堂钟声,快乐歌唱与画面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玛利亚内心对生活美好追求的蓝色理想和多彩梦境。
紫 +《玛利亚》
修道院里的清规戒律对天性活拨开朗的玛利亚是一种束缚,性格已经不再适合修女的生活,修女们的女生多重唱《玛利亚》对她的触犯修道院规定,与庄严的修道院格格不入种种行为描述得头头是道,善良的阿比斯院长决定让她去冯·特拉普家照看孩子,其用意是让她自己探索生活的真谛。
当爱情遇到了挫折,玛利亚独自回到修道院,失去了方向,阿比斯院长鼓励玛利亚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有骨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同样是对上帝的爱,哪怕翻越世界上所有的高峰,也要自己找到真爱,她告诉玛利亚,答案就在冯·特拉普上校家里。
阿比斯院长的指引如同一道神圣的紫光,点燃了玛利亚的激情,她勇敢地鼓起了勇气,最终得到了人世间的真爱。
玛利亚和冯·特拉普沐浴在紫光中
冯·特拉普一家从音乐会逃离后,来到修道院躲避,藏身在用于墓穴的地下室里,象征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修女们破坏了纳粹兵的汽车引擎,口中不停地念叨着“罪过”,但她们清楚,帮助冯·特拉普和玛利亚逃脱纳粹的魔掌是神的旨意,她们的做法是正确。
当一家人迎着朝阳出现在阿尔卑斯山山顶,他们在修道院修女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这为酒心糖增加了大爱无疆,人的生命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味道。
罗伯特·怀斯的《音乐之声》堪称世界电影史经典中的经典,影片音乐优美、台词考究,画面色彩鲜艳,故事曲折动人,在罗伯特·怀斯温和谦让思想的指引下,甜中有苦,苦中蕴蜜,歌唱了生活的美好、爱情的甜蜜,亲情的温暖和宗教的神圣,影片同时对纳粹的侵略予以谴责和声讨。
将影片比喻为酒心糖,影片主要剧情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糖纸作为象征,把影片表达的主题视为酒心糖里味道多样的酒,结合影片中经典歌曲,对影片的甜蜜温暖的爱情、亲情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高度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