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唯识有三境,哪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境就是境界。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直接告诉你,所谓直指人心见性。 他说我们这个身体是性境,不是独影境,也不是带质境。
"性境是阿赖耶识所呈现的,阿赖耶识的功能所变出来的。进一步讲,我们四大、所有的身体、前五识这个作用,是它的性境,本身自然的功能所呈现的。
人要死以前,把好的眼睛捐掉,这口气没有断,脑神经没有毁坏,赶紧就捐了。当然有一点点痛苦,这是菩萨道,牺牲了,给后面人用,这个好的眼睛挖出来马上冰冻。
已经死亡的人,一个眼睛,为什么接到好人上面还起作用?一个学科学的问你学佛的,这是什么道理?讲物理的,唯物哲学就是物理,因为它眼神经细胞在没有死亡以前先把它保留。那么请问所谓灵魂、心性、意识作用哪里去了?马上要告诉哦!
古人、禅宗、唯识学里都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一条蚯蚓、一个蛇,把它斩成三节或者两节,那个蚯蚓把它一剁三节,它两头都在动,请问:本性在哪一头?
一条蛇,把它剁成三节,它的尾巴、中间、头都在滚,尤其是毒蛇,很灵的蛇,把它剁成两节,那个头马上跑了,那个半节的蛇头它会去找药,把草药找来以后,这样接上,自己把自己兜拢来就好了。云南白药就是这样发现发明的。
"那个云南人到山上采药,因为割草药把蛇给割断了。结果他看到那半截的蛇就拼命跑,跑了后嘴里含了草来,自己把自己这么一放,两个身体一兜,那条蛇等一下又能走了。哟!他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啊?那个采药的人啊,脑子一动,又去找到这个毒蛇,一刀就把它砍断,砍断了后那个头就又跑去找药,一找来他就把药抢下来。所以发明云南白药是这样来的,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问题,唯识答复很简单:这叫“余命未断”。余命——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没有完全分开。就是说,一个物理的作用——余力未断,我们把电风扇的开关关了,可是电风扇还要转动好多圈它才停。一个东西旋转很厉害的时候、生命活动很厉害的时候,突然把它停掉的话,它生命还要旋转一下,最后才完全静止。
"这在物理的道理是“余力未断”,生命意识的道理呢?是“余命未断”。人要死的时候,第一个脑子迷糊了、心里迷糊了,意识先死亡。前五识性境还死得比较慢。尤其他的余识还在——他是性境,性境是阿赖耶识。我是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一个阿赖耶识。所以它接上仍可以起作用啊!这是生命。
所以真正的佛学是个大科学。现在要向科学里头进军,要懂得这个。当然这一段还要详细地分析呦!前五识性境,阿赖耶识呈现变的。
普通显教讲四大皆空,一讲了四大皆空啊,我们下意识有个注解,就是——很讨厌的东西!那么再加上小乘的见解不净观、白骨观啊,把它看得一毛钱都不值。
到了大乘的见解不同!大乘菩萨道自己把自己伤害,出了一点血,是犯菩萨戒的、犯杀戒的。因为你这个肉身就是菩萨身。假设你一旦悟道成佛,它就是个肉身菩萨,那么我就是个肉身菩萨,我自己出我的血也犯戒。
所以修密宗的人,乃至自己洗澡洗下来的那个洗澡水不能马上倒,自己还要喝了三口才倒掉。你们觉得很可笑,一点都不可笑。第一,是不垢不净;第二,你本身那下来的东西,它是坏的呀?也不是坏。为什么?它做肥料,会帮别的、其他的生命又成长了。腐朽就是神奇,所以化腐朽为神奇;神奇也就是腐朽。
大乘道的四大——四大不错啊!六尘也不恶啊!所以禅宗祖师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六尘六根有什么坏?用不着空哪一面:取一面,舍一面——不取不舍。
“六尘不恶,尤同本觉。”它是自性所变的性境。所以依菩萨道来讲,等于中国的《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你看曾子著《孝经》,看起来那么愚腐,其实不然!
换句话说,你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就是爱惜父母,也就是爱惜菩萨。它是性境所呈变,也是你生命功能的一部分。为什么四大皆空?这四大——非常值钱! 所以他是报身佛!因此要修报身啊!
"“独影境”呢?“独头意识”所发生的(境界)。“独影意识”里头有个“独头意识”,也叫“独影意识”。现在西方文化里头心理学研究的“下意识”,也翻译叫“潜意识”,不过是只懂得“独影(头)意识”而已,只到这一步。实际上于第八阿赖耶识和第七识他都没有懂。
独头、独影,不靠前面五根,也不靠前五识起作用。做梦,梦就是“意识”的变化,但是梦的境界叫“独影意识”,只有意识单独在动。特别注意!
圆明2016、5、25
【分享精彩,国球解码——高大 深广 百科式 全方位 破解生命密码 无碍生活!欢喜——即订阅、评论、收藏、转发!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