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影片的风格是小清新型的,男女主极高的颜值更是引人注目之处。开头是对身着白色纱裙的罗茜的特写,婚礼上i'll never fall in love again的音乐欢快轻松。罗茜即将以新郎好朋友的身份,在婚礼上发言。于是影片开始插叙,画面插入他们两小无猜的年纪。一起骑木马,一起上课偷吃糖果,一起躺在床上听音乐互诉梦境,两只小手自然而然地牵在一起。
此时影片倒回十二年前,罗茜的十八岁生日那天,在酒吧,五杯龙舌兰之后,她从椅子上摔下去之前,迷幻的灯光,crazy in love的音乐,她与亚历克斯似吻未吻的吻。
其实故事本来可以很简单,因为最初的两人已经约好一起去舞会。如果一开始在亚历克斯说宝芬妮想跟他一起去舞会时,罗茜不说“那你带她去吧,如果她对你足够重要”;如果亚历克斯能看到罗茜在说“i think i am fine”时微微蹙起的眉头,看出她努力压抑的失落;如果他们如最初约定的那样选择彼此。但对于处在“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两个人来说,放手鼓励对方去追求其他人好像更为潇洒,但他们没有想到,就是这一次选择,让他们未来十二年的人生轨迹产生偏离。
看到跟别人在一起时明明就很不乐意很难过,却还是要装出祝福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所谓尊严面子作祟,一直用我们只是好朋友来欺骗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心里都很在乎,却犟着不愿意承认。“有时候我在想,你是不是爱上了我” ,“如果你需要,我永远都在等你”,去舞会之前,亚历克斯已经这样表态了,但罗茜却还是以开玩笑的方式回应。也许是不想打破他们前十八年的这种稳定关系,还不敢走出她的那一步。
亚历克斯说想要跟罗茜一起离开这里去波士顿求学的时候。少年少女在一起谈论未来时眼里闪烁出的光芒,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正是因为对未来的未知与难以预见,心里怀着沉甸甸的热情与无限希望。想起木心先生说的“我们穷,只此一身青春”。一无所有,所以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只要朝着波士顿努力就好了。然而就在罗茜接到录取通知书还没有跟亚历克斯分享之前,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只因那次吃醋赌气,她不再是那个可以一身轻松、说走就走的女孩了。
自此,他们的生活完全不同了。亚历克斯在北美过着哈佛学生的生活,罗茜在家辛苦地带着孩子。
令我很感动的是亚历克斯知道罗茜隐瞒了他之后,还是像以前一样,对罗茜摊开手,十指紧扣。他并没有因为罗茜做出的选择把罗茜当作一个奇怪的陌生人,在他心里罗茜还是那个他摊开手心就会把手乖乖放上来的小女孩呀。
之后,亚历克斯与罗茜分别。晚上罗茜躺在床上抱着熟睡孩子,闭着眼把手在床头上的发光地球仪上滑动,停住时半睁着眼看到,指尖上的那个地方是boston。我觉得导演在整个影片中的光影色彩都处理得特别好,光线柔和,画面十分温馨。
凯蒂和托比一起躺在床上戴着耳机听音乐像亚历克斯和罗茜小时候一样,在画面切到两个小朋友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像耳机里一样闷闷的,而无意推开门的罗茜把门关上的那一刻,声音又变得大声清晰。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细节。
跌跌撞撞、寻寻觅觅,罗茜与凯蒂的生父结婚又离婚,亚历克斯被前妻绿而后又与宝芬妮结婚又分开。凯蒂和托比就像是曾经的罗茜和亚历克斯,在凯蒂被托比吻了之后,亚历克斯说,如果你拒绝他,他会去找一个世界上最完美、最漂亮的女人,只为忘掉你,但那没用,因为她不是你。其实这话是对罗茜说的。影片的高潮在快接近尾声时出现。很多人说这三观不正,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因为少年少女小自尊而过程曲折交错的故事,两人一直以朋友互称,拥有如亲情般坚固的感情基础,实际上一直都是双方都没有说破的恋人。两次错过,兜兜转转,到最后发现最爱的、在心上挥之不去的人还是你。
不仅是画面温暖,配乐也恰到好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酒吧狂欢,第一次接吻的音乐是大甜甜的crazy in love,十分应景;以及罗茜去捉奸时的fuck you,明明是一首骂人的歌,但歌曲的调子十分欢快,与罗茜拳打渣男格雷格之后的畅快相衬。
影片的最后镜头一直往后拉,由罗茜与亚历克斯在海景房里的亲吻的近景渐渐变成旅馆外凯蒂和小男友在外嬉戏追逐的远景,画面极其美好,洋溢着希望。
“罗茜·邓恩,我能跟你跳支舞吗?”
“迟来总比没有好。”全剧的结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等了十二年,还好最后我们没有错过。
better late than never.
原创投稿 / 树萤
图片 / 网络(侵删)
编辑 / yoicer运营中心
赞赏将转交给作者,了解#稿事#请点击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