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的第一故乡在陕北一个比较小的自然村。记得小时候全村有20多户,100多人口。因村里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破环严重,一眼望去,尽是光秃秃的山峁沟梁。冬春黄土飞扬,夏秋洪水漫流。全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不管母亲多么辛苦,父亲如何倾力用自己全部工资贴补家用,但生活依旧是以粗粮为主,吃糠咽菜,饥肠辘辘,甚至断粮那是经常的事。所以打从懂事起,在内心里有个愿望,就是离开农村,脱离这个枯焦的地方。小学入学后,就坚定信心,刻苦学习,发誓一定要考入大学。到县城,或者更大地方去工作,永远不回农村生活。假如梦想破灭,自己有一天回到农村,就一头跳进村头大坝,了却自己一生。
好在后来,运势逆转。12岁时全家户口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籍,自己也从农村转到县城初中上学,接着考入本地高中,然后考入大学,就业,一切都比较顺畅。所以后来基本上就脱离了农村,故乡经常是几年才回去一次,故乡生活浓重记忆大多停留在童年,对故乡的情意随着时间推移也就慢慢淡漠。
今年回去故乡一次,一下勾起想回故乡生活尽孝的念头。第一次是我与父母回到故乡。父亲执意要去看自己亲手种植的杨树,我扶着走路颤颤悠悠父亲,踩着漫过小腿绿草,艰难地走到父亲与我曾经亲手种植杨树的沟湾,我与父亲极力从记忆深处找寻昔日点点滴滴,叙述着过去生活,看着眼前直径将近一米,树高目测有十几米,树冠将近30平方米的几颗大树,父亲用手抚摸着树皮,慨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
近年陕北退耕还林后,植被恢复很快,效果显著。特别是父亲与我种植杨树地方,树木枝繁叶茂,草甸丛生,映入眼帘一片翠绿。很多无名小草,开着一簇,一簇小花,五颜六色,发出淡淡幽香。昔日的黄土坡,披上翠绿盛装。呆在这样环境,感觉自己似乎到了南方,空气清新,溪水潺潺,别有一番景色。
我用手机拍摄花草照片时,发现了几颗硕大鸡腿状大蘑菇,我把它采下拿给父亲看。父亲连称:"美味!美味!",兴趣盎然慨叹:"这么大!"。提议我给他拍个小视频,发在家族群里。他一手拿蘑菇,一手比划,讲的兴高采烈。尔后,坐在草地上,双手紧攥,模仿"布谷鸟"叫声。随后自己即兴作诗二首:
(一)
当初细杨枝,
今朝十丈高。
别笑不成才,
成器最重要。
(二)
昔日 黄土沟,
今朝成绿林。
布谷声声叫,
原是白头翁。
自从进城后,故乡很少回去,偶尔回去,也是匆匆忙忙。因为父母住在县城旧家属院,房子老旧,楼层低矮,空气流通不畅,加之夏天炎热,闷热难耐。所以我提议回故乡避暑乘凉,得到了父母应允,才完成此次行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年迈,作为儿女多想及时尽孝,多多陪伴父母。养老最好的地方就是故乡。农村空气好,环境好,水质好,再种点瓜果蔬菜,田园生活可以讲是"人间天堂"。父亲今年已经79岁,虽然视力不好,身体欠佳,但是一回到故乡,感觉精神状态一下极佳。特别是由我陪同下,更是话语颇多,朗朗笑声不断,他还一再强调要在家乡窑洞旧址规划修建一座乡村别墅。
古人云:"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父母年纪大了,想回故乡生活,但是没有子女陪伴,生活有很多不便。故乡优美环境,萌生在心对父母孝心想法,激起我欲回故乡生活,及早尽孝决心。择日告别事业,挥手离别都市繁华,陪父母回到故乡,享受田园生活,逸享天伦之乐,共度人间幸福时光。
老父亲站在自己亲手种植的杨树下
昔日陕北黄土高坡小山村,今朝柏油公路畅通,绿树成荫,景色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