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原创剧(影)评专栏是每周五或周六推出的第三栏新模块,对看过的作品进行观后感撰写。
电影《社交恐惧症》——虚拟的攻击还是现实的暴力?
受
朋友安利,去看了这部名为《社交恐惧症》的电影。在看之前了解了一下,大概知道了它所要表达的主旨,但是真正看完以后五味陈杂,远不止是主旨那些字句。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飞一般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信息向我们涌来,而我们似乎也拥有了更开放的思想,更乐意而又急切地去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去和他人一争高下。在电影的开头,我就看到这样的画面,男主志雄,一个正在努力考取警校的学生正戴着耳机等车。旁边的人也大都是低头族,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划动着,仿佛慢一秒就失去了在网络上与人讨论争辩的热度和先机。他们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平凡又在努力争取着些什么,每日和朋友打打闹闹,刷刷手机听听歌,乘着公交地铁往返。正是这种平淡又熟悉的感觉,给整部片子带来了沉甸甸的感觉。因为它不是我们想象出的神鬼,也不是多少有些规律的天灾,而是我们这些最普普通通的人。人心长于变化,人性善恶论,人,是最难以捉摸的存在。这里的社交其实是指社交网络。故事缘起一个女孩和一场行动。女孩在网络上对新闻中死去的士兵致以“恶性留言”;,迅速成为社交网络上的一个热点。男主和他的几个朋友参与了人肉女孩并直播进入女孩家中的行动。过程中这些人们始终在制造各种夸张点,戏谑乃至人身侮辱充斥全程。可是,其实女孩已经死了。
自杀还是他杀?男主志雄和他的伙伴们围绕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网络掐架以及他们似乎永不感到疲倦的直播。
在此过程中,跟随志雄的脚步,可以看到纷繁复杂的社会与人。我们过完的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生,他人的生活领域和体会我们很难感同身受,甚至永远不会去了解。影片中,有一心考警校却涉足疑似自杀案件的学生,有生活中很一般却在社交网络中如鱼得水的青年,还有狂热于直播的年轻人,有脾气古怪的自杀女孩,也有神秘之中的论坛西装男……
影片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转折。当你看到女孩自杀了,面前却有无数条线索在告诉你“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这是蓄意谋杀”。当你跟着剧情潜意识中认定某人就是真凶,又会马上蹦出来另一个嫌疑很大的人。然而到最后兜兜转转一大圈下来,就会发现,女孩确实是自己上吊的,可以说成是自杀。然而这又确实是一场他杀,凶手不是主角青年四处调查怀疑过的那些人,而是网络暴力本身。这个女孩子是论坛知名用户,因对他人恶性留言被推上风口浪尖,最后死于网络暴力。这当然不是什么善恶因果,因为人性的善恶太过复杂,而网络就好像给大家提供了一层保护。网络相对于现实世界有太大不明晰性和不可控性,于是我们本能地把那些在现实中得不到的、看不惯的等等负面情绪宣泄到网络上来,而网络正好还有将情绪无限放大的天赋。在现实中,恶语相向乃至伤害别人的生命,都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看似则不然。伤害成本的低廉导致的必然是伤害的泛滥和肆无忌惮。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其实在很多方面,人类善与恶所能达到的程度,脆弱和凶残的转换与并存,都是相通的。
片子的小高潮之一是男主志雄和他的伙伴们怀疑室友永民就是杀害女孩的凶手,两人因此爆发了激烈冲突。一点线索出现,然后在网络上爆炸,很快永民在网民们煞有介事的推理分析和口口相传中,似乎真的成了那个杀人凶手。过大的压力导致永民近乎崩溃,欲在房顶自杀,然而赶来的同伴们看到他在痛苦地挣扎时,丝毫没有想去救人,而是兴奋地搞起了网络直播,并激动地讨论他就是凶手还是想博人眼球。还好最后志雄赶到,救下了永民。
这一刻,心放下了,但是又好像根本放不下。庆幸永民没有自杀成功,少了一个被网络暴力杀死的人。可是又有多少其他人还处在这种境地呢?他们都有好运气吗?恐怕未必。也许电影情节是有夸张的成分存在的,但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却绝非夸张。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经常在各大主流媒体社交网站或者论坛上出现,也相信有很多人都在网“混圈”。大到天下大势,小到私人生活,从来就不乏各种争辩和呼喊。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进步的体现,但是群体性呼喊的背后,一定是真相吗?舆论常常自诩正义,但是舆论真的即正义吗?
不同于现实中基于同事、同学等关系所形成的圈子,各式各样的网络圈子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相对自由舒适的能和同好在一起的愉快空间。有着共同爱好的、志向相投的伙伴聚在一起,确实是一种很美好的存在。但是同时,圈子又像一个壁垒,加强我们对自己圈子认同感的同时,往往也会导致我们对一切事物认识的固化和偏激。圈子外的人看得清楚,圈子里的人却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网络上的火药味一大半来源于此。至于探讨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不仅仅是因为网络科技的发展,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要从人的内心慢慢去探寻。社交网络恐惧症,源于无止无尽的自我满足需求和网络暴力。
整个片子的基调并不是浓墨重彩,而是平平淡淡,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然而它又是沉重的。仿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我们难过却又觉得无力,甚至还参与其中,毕竟我们潜意识中就深谙人言可畏的的道理。纷争之事,从来有之。如何面对,如何参与,那就是我们该思考的事情了。
平淡之中的现实,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深思,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当是我感受到的影片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