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昨天说忍说的不是很清楚,今天再单独起一篇。忍在佛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字,贯穿整个世俗谛和胜义谛,在经论中也经常出现。比如六波罗蜜中有忍辱,二忍中有生忍和法忍,六忍中有智忍,林林总总难以尽数。理解了忍,也就理解了佛法真实义。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叫堪忍。这是因为六根六识太漏的缘故。人的身体实在是太脆弱,饿不得,累不得,疼不得,外界一点小小的伤害就足以致命,为了生存只能处处受约束,忍着偷生。意识上人的贪嗔痴十分炽盛,炽盛到可以完全忍受相应产生的烦恼,有时候还会享受其中。
因此说到忍,娑婆世界最为第一。天人身心都很清净微细,烦恼自然就少;而地狱是苦不得脱,无有欢乐可言,根本不是忍的事。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正如在遍布暗礁的河中顺流而下,那磕磕碰碰就不可避免。无一人可例外,不是生活不顺,就是身体不顺,要么就是气性不顺。统称为:爱别离,怨嗔会,求不得。
如果选择在世间过活,那最好是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有很多人这里不能忍,那里不能忍,好像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万事大吉。那是不可能的事。问题永远都是接踵而至的,此消彼长,痛苦累加。也许你想办法躲过了前一块暗礁,那后面几万个暗礁你怎么办?
忍着。
生活就是一场与自己傻傻较劲的过程。漂流大赛还能争个冠军什么的。但生活的河流尽头除了万丈悬崖,没有其他。要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对于人来说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大多数人只求漂流得开心些,舒心些。
有没有办法做到?有,只不过需要进阶到忍的第二个阶段。
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如果只是一味去逃避和碰撞,那肯定会头破血流,身心俱疲。忍与不忍都一样。很多人忍着忍着就内伤了,心想凭什么我要这么憋屈,佛法真不是好东西,教人软弱,是精神鸦片。
佛法该有多委屈啊!
任何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比如佛陀,家里不同意他出家,那他就夜逃!这叫快刀斩乱麻,佛陀的父母妻儿就不难过么?时间长了什么都可以冲淡,忍一时儿女情长,就有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没有这种决心,那就好好生活。生活是一门大学问,以浮躁之心对待,往往生活就对你亮兵器。忍受是忍,冷静沉着也是忍。年轻人最喜欢跟世界对着干,让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再一声长叹自己不被理解。这是很笨的处世态度。
每个人都有弱点,每件事都有漏洞,你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们,然后善意地利用它们。没有清醒的头脑,没有很强的忍性,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天赋,只是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没用在正道。
在河流中遇到礁石,不要与它对撞,抓住它的棱角,爬上去。这就是忍的第二个阶段。
忍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化烦恼为菩提。有人问,学佛人可以发脾气吗?当然可以。不过发脾气不是为了撒气,而是利益他人。有的人就是这样,温柔软语不行,非得狮子吼才能惊醒。一切事既是烦恼因,也可以是菩提因。父母对儿女就是如此,自己再苦再累也可以忍,只要孩子开心。所以恩重。为人父母其实就是积累福报,种下菩提因。
如果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能如此,那就是菩萨心肠了。就像在河里漂流,你不惜以身犯险,只为告诉后面的人哪里有礁石,怎样避让。岂不是功德无量?
只是我们往往没有这样的决心和智慧,以无我之心去行慈悲之事。智慧尤其重要。其实我们在过去无数流转中,已经漂流很久了,没必要再经历一次。因此首先要做的是离河上岸,从岸上观察好地形地貌,武装好自己,再投身娑婆教化众生。
离河的过程也同样离不开忍。戒是断除在水中无谓的追逐嬉戏,忍着贪嗔痴;定是抓住水藻石头,忍着逆流冲击;慧是精进摸索,忍着在美丽岛屿上存身的诱惑,最终达到真实的岸所。
相比于顺流的忍,逆流的忍就是正确的选择;也可以说,顺流是魔障,逆流是佛引。人生无非如此,一念迷,一念悟,再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
火爷的色相·原创
微信号:shixiaohuo1983
故事很长让我们聊到天亮
菩萨十地中,初地为堪忍地。南本涅盘经十一曰:‘得四念处已,则得住堪忍地中。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