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看综艺成了许多年轻人放松减压的方式之一。而节目类型涉及从家庭、婚恋再到职场等,都是对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刻画。
今天想说的这档韩国节目《眼神交流》,是channel a去年推出的一档沉默综艺,讲述有特殊故事的嘉宾通过眼神传达彼此的真心,参与的嘉宾不仅局限艺人,还有许多素人参与,展现他们的人生百态。
节目在后期正式首播时,由姜虎东、李尚敏和河东勋担任固定mc,他们会在演播室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嘉宾如何用眼睛传递情感,并倾听他们的故事。每期有1-2对嘉宾参与,他们需要与自己想对视的人进行五分钟的眼神交流,随后双方才会有言语上的沟通。
以情感为主题的综艺节目通常需要对话让观众捕捉话题,以此获得情感归属。五分钟的沉默环节,没有任何信息产出,节目是如何避免了无交流产生的尴尬?而在之后内容产出中,这种新概念是否还能持续吸引观众目光?
节目立意新颖,但延续性不强
《眼神交流》中演播厅和眼神交流空间的互换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生活化的故事强调了节目的真实性,理性化的观察讨论又丰富了节目内容。三位mc在演播厅以第三方观察嘉宾整体情况,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解读视角。
节目每期会邀请1-2组嘉宾,让他们在一个封闭的屋子里,在开始交谈前先通过双方的眼神传递真心。这些嘉宾之间的关系是亲人、伴侣、老友、同事甚至是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节目并没有将嘉宾背景局限在亲密关系中,反而扩宽了交流对象的人物关系网,让故事更多彩。
比如我们能看见一对摔跤少年运动员希望与自己的偶像李万基对视。节目组利用摔跤为切入口,不需要过分的煽情,就让三个在生活中没有交集的人产生了联系。随后利用眼神交流展现了少年见到偶像的崇敬心,以及他们对摔跤的热爱。
为了让这五分钟的效果最大化,在眼神交流开始前节目组会花大量篇幅与嘉宾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同时通过记录的形式让他们的故事更可视化,让观众感觉自己仿佛也亲身经历一般。这些工作也是为之后的沉默时间做铺垫,只有背景强调仔细,才能让这五分钟的情感显露更加可贵。
但对故事背景的过度刻画也逐渐成了节目后半段的弊端。最新的两期内容中,故事背景的讲述就占据了一半的时长,不仅削弱了对视环节的优势,也让它显得可有可无。
虽然嘉宾的故事能体现真实的生活状态,带来戏剧化的情感体验。但冗长的铺垫很容易让观众丧失耐心,抓不到情感共鸣,继而等不到对视环节。
对比首期以三组素人嘉宾为主的内容,节目后半段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无论是嘉宾的选取还是故事时长的控制,都减少了节目的可看性。
如果因为嘉宾的选择有限,那《眼神交流》并不太适合做成一档长线综艺,较短的内容反而能让它在观众心中持续保鲜,并放大对视这个亮点。
为了让节目延续,新增环节也是留住观众的必要手段之一。但《眼神交流》新增的选择瞬间不但没有增添紧张感,反而让节目变得千篇一律。两位嘉宾在对视与交谈后,会选择是否能接受对方提出的建议。
节目希望通过选择的形式增添悬念,让嘉宾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激烈地辩论。可却显得有些多此一举,让原本走心的内容丢掉了它本有的特色。
其实抛去五分钟对视的环节,《眼神交流》的制作逻辑就是一档情感观察节目。虽然立意有趣,但眼神交流所带来的新奇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作为综艺它的延续性依然有待加强。
情感节目的多种切入口
虽然《眼神交流》在后续的表现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无对白的环节的确是一大亮点,不仅放大了情感需求,也让观众看到了这类情感观察节目的另一种玩法。
五分钟的眼神沟通比起言语,让双方的情感表达更直白且可信。像朴明洙与郑俊河这组,两人在《无限挑战》中合作了十二年,却屡屡传出私下不合。这两位在《眼神交流》中的对视从一开始互相逗乐再到沉默流泪,短短五分钟让这种微妙的感情在两人之间发酵。不需要寒暄,也不需要过多解释私下为什么不见面,这段沉默时间足以让观众心中产生了一个答案。
或许语言文字的表达的确最简单明了,但是眼神之间的交流却让双方的故事与想法更为真实,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认同心理。
不过《眼神交流》的沉默环节也并不是完全无对白,画面中的花字和mc的解说都加剧了情感表达,并与观众建立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虽然嘉宾在对视小屋不会说话,但剪辑时增添的旁白字幕却能达到煽情这一效果。同时,节目也会切入三位mc在演播厅的讨论,引导观众下意识对嘉宾关系产生思考,以此实现情感升华。
三位mc的设定也都较清晰,姜虎东负责理性分析情况,李尚敏负责放大情感宣泄口,河东勋则是调动现场搞笑气氛。除了分工明确,三位mc还有个共通点是都较感性,他们对嘉宾故事的反应能帮助观众更自然地带入真情实感。
比如在第二期,因父母很早去世,从小与奶奶一起相依为命的年轻小伙,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让奶奶记住自己的眼神。因为奶奶患有老年痴呆,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短短五分钟显得格外漫长。
在这一时间里,节目不仅给了奶奶和孙子眼睛的特写,也将画面不断切换到演播室关注mc的面部表情。双重空间的转换满足了观众对故事与真实的双重需求,而嘉宾与mc的特写镜头精确地调动观众情绪,使其在观看中极易产生共情和认知心理。
也就说是节目利用了其他形式弥补对视环节可能产生的弊端,从侧面将感情放大让嘉宾们的故事更饱满且温情。
其实在情感类节目中,展现素人嘉宾的真实生活,可以更接近观众的心理状态。如何自然地引出素人的故事,并直击观众内心,也让韩国情感综艺有了多种表达方式。
比如提到许多次的《you quiz on the block》,就是让刘在石和曹世镐以街头答题的形式采访路人,这其中嘉宾选取的随机性与空间的不受限,不仅让嘉宾的表现个性十足,也让他们的故事内容更接地气。
而《请给一顿饭show》则是以从去别人家蹭饭为出发点,探讨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由姜虎东和李京奎担任主mc,拿着一个勺子走访一户人家。饭后大家一起讨论些家长里短,最日常的话题能快速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而这些细碎话语则能拼凑出最温馨的故事。
在情感综艺扎堆的今天,大家都在找寻一个新的生存空间,不仅希望让观众眼前一亮,还能满足他们的感情需求。《眼神交流》打破了话语的必要性,利用沉默的氛围帮观众积累情感,释放情绪。但节目后半段扔摆脱不了同质化,冗长的故事叙述和新增的选择环节都让五分钟的对视显得不再重要。
或许在未来,情感综艺会和当下新媒体技术结合发展出更多玩法,比如结合直播实时互动,让观众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屏幕内的故事。我们也期待这类综艺还能产生更多优质且走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