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也许因为历史专业的原因,一直喜欢看历史方面的影视剧。这段时间因为学生自主复习,空闲时间观看了长达66集的电视剧《东方战场》。它以长篇画卷的方式,全景再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正义与邪恶的大搏杀,并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群像,更重要的是,该剧不仅囊括了二战期间东方战场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描绘了扑朔迷离的间谍战、敌后战争、隐蔽战线;政党操戈、国家肉搏、民族泣血;忠诚与背叛、阴谋与爱情。
《东方战场》故事脉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一直延续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间跨度长达14年之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剧不仅花费大量笔墨展现了中国战场的战况,还同时兼顾了整个亚太战场,角度更加宏伟和壮观。虽然这是一部电视剧,但更多具有纪录片的风格,具有历史正剧的特点,不是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抗日神剧风格,因而很适合喜欢历史的同学观看,可以了解和熟悉这一历史阶段的许多历史任务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从1931年到1945年,在这血雨腥风的十四年,中国内部各政治势力此起彼伏,国共两党更是经历多次分裂和合作。红军从南方反围剿、长征转移到陕北,并在历史大关口参与全民族抗战;国民党也从最初的消极抵抗到最后顺应历史潮流抗日。《东方战场》全面深刻描述了这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将其中发生的大小140件事件真实呈现。
在二战中,东方战场先后将苏、美、英、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国悉数卷入,中国最终与苏美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殊死较量。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罗斯福、杜鲁门、丘吉尔、东条英机、汪精卫、溥仪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也悉数登场,并在东方战场上演了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百团大战、太平洋战争、滇缅抗战、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原子弹爆炸、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等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为我们演绎了一部简明而壮烈的中国抗战史。《东方战场》立足于国际视角,细节考究和人物历史事件的高度还原,场面宏大、撼人心魄。创下了国内抗战剧出场人数最多、动用参演兵力最多、参演国际演员最多等项电视剧纪录。如果你想通过电视剧的方式,了解中国抗战史的历史脉络及这场战争悲剧发生的前因后果,《东方战争》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过去的抗战剧,大多是用一种简单的敌我正义、以牙还牙,或对杀戮正义的渲染、对胜利庸俗的欢呼,阻碍了人们对战争真正的感受和思考。在这些抗战剧中,我们既看不到历史意识,也缺乏人文关怀。这种抗战剧看得越多,只会让民众丧失对战争悲剧的感受力。从那些血腥残酷的抗战剧,我们看到的多是对杀戮者勇气的张扬、对权谋策略的好奇,极少有抗战剧带着观众真正走入历史,带着他们一起来探究这些灾祸与苦难的发生史,从而让民众来重新思考和平与生命的意义。
《东方战场》显然是有这种历史与人文意识的,因此它更关注这场战争的悲剧之源。在我们的常识中,确实是统治者、胜利者在撰写历史,为了让他们的强力意志穿透民众的头颅。然而电视剧作为当下影响力很大的一种公共表达,它所呈现的历史意识,同样值得人们关注。《东方战场》表现抗战,就摆脱了过去那种简单地用意识形态图解历史的方式,而把探求抗战的历史真相,把历史对人和生命的道歉,作为电视剧陈述的核心。这其实是在重塑我们对抗战的公共记忆。这种记忆讲述的不是憎恨、复仇和胜利,而是和平、真相与正义。对抗战的一切悲剧表达,最终是为了让人们远离战争。《东方战场》的历史叙述方式,试图恢复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常识。
《东方战场》对抗战的展示是全景式的。凡是重要的历史片断,在剧中都有所展示。它不对历史删繁就简,也不会忽略那些在历史中失败的人物,和那些被历史伤害过的命运,它与那些带着虚假历史记忆的抗战剧绝然不同,它呈现的历史不是封闭的、单线的、自我麻痹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尽可能贴近真实的。《东方战场》展示的这部抗战史,既让我们可能去认清过去,也期望让我们看到未来。可以说,这种对历史的审视方式,才是在为历史寻找第二次生命。那已死亡的过去与生命,在这种展示中获得了另一个躯体。这是对历史充满良知的凝视,是历史更为广阔的视野,也像是为历史求得宽恕的审判。
“他们宁愿在抵抗中牺牲,也不愿在屈服中偷生;他们没有做不光彩之事,他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阵地;霎时间,在他们命运的顶点,不是恐惧的顶点,而是他们光荣的顶点,他们就离开我们而长眠了。”正如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的演讲一样,《东方战场》每一个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都承受得起如此的光荣。(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