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本文作者“熊仔俠”,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笔者按:音像制品收藏了,就担心录像带会失磁,光碟会氧化……
事情还得从上上个星期导筒两位大佬来到广州说起。我带他们到广州的新安大厦淘碟。他们在红书店那堆陈年碟堆里找到了怀斯曼的《法兰西剧场——表演爱情》的九区dvd。当时大家都有点小兴奋。于是,我趁他们还没离开广州,就把dvd借回家拷贝留底。然而折腾的事就发生了……
dvd放入移动光驱之后,发出了巨大的“嘎吱嘎吱”的声音,等待了将近一分钟才读取成功。读取播放倒是没有问题,但是拷贝出来却出现错误。我打量了一下dvd的封套,赫然发现“蓝带”两个大字。熟悉九区dvd的碟友应该对“蓝带”不会陌生。我一直觉得“蓝带”挑选的片子都挺对口味,但是dvd本身质量真的不敢恭维。或许,这是它后来消亡的其中一个原因吧。当然不是只针对“蓝带”说这种话,毕竟淘国内九区dvd本身就是有点“俄罗斯轮盘”的感觉,运气差一点,就容易中伏,买到读取不了或者拷贝不了的碟。
望着复制不了的《法兰西剧场——表演爱情》,我想到的是“旧碟活化”。记得2012年的时候,豆友王杀送过我一张和泉圣治的《女囚欲魔》的dvd。同样是“蓝带”出的,而且是压根无法读取。毕竟,dvd是带有中文字幕,比较珍贵。于是,我就找到另外一位豆友vivi求助。她巧妙地用一台纠错率较高的dvd机读取播放了光盘,另外接入了一台有采录功能的dvd机刻录了新的dvd。尽管采录版dvd把片头的选择菜单的过程都录了进去,但是全程播放顺畅,而且中文字幕以内嵌的形式保留了下来。“续了一碟”的感觉真的很棒。而后来,我从时代映画社的《广州淘碟往事》一文中才得知经由上述操作制作出来的dvd被称为“模拟版”——模拟信号并非原样数码复制。
播放过程保留了菜单选择画面
内嵌中字的“模拟版”片源
说到这种“模拟版”dvd,我爸90年代中后期在广州工作的时候,一有空就到“河北”的海印买dvd。之前在老家整理他扔弃的dvd时候,我就特意保留了《龙卷风》和《女笨贼计中计》两张陈年dvd。成功读取之后,就发现这就是时代映画社所说的“模拟版”dvd——没有dvd菜单,有些文字还无法显示甚至乱码。
将近20年前的dvd,居然还能读取
海印痕迹,岁月印记
内嵌繁体字幕里有无法显示的文字
因为时常接触冷门小众电影,难免有时候会遇到奇怪的片源版本。其实几年前,我在国外论坛下载过的一部格鲁吉亚电影《卡拉巴赫之旅》的片源,同样也是通过视频采录输出的mpg格式版本。可能因为原本的音像载体是vcd,加之视频采录器的质量较差,1.2gb、100多分钟的片源居然是352×288的尺寸。
同样留有菜单选择的视频片段
左上角的图标如今看来并不奇怪
另外,说到国外资源分享论坛,因为各种规则的限制,vcd原盘的格式与画质不受待见。但是,我们必须肯定的一点是vcd时代也有诸多的珍贵的冷门电影。再说时至今日,香港、韩国、东南亚诸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以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依然发行vcd。尽管vcd画质比不上后来者,但毕竟也是时代印记。既然vcd原盘的格式与画质不受论坛待见,其实也可以通过制作“模拟版”的dvd曲线一下。再说,这也是为陈旧的vcd作一次活化。
为了对一些旧有的vcd、部分质量堪忧的九区dvd进行活化,我特意从淘宝上买了步步高evd 5.1(水牛兄推荐步步高是因为其纠错率高)以及一款名为“天敏随心录4 ut340”的视频采录器。后者是豆友大c推荐的。采录器的功能强大,可以进行录像机、vcd机、ld机、dvd机、蓝光机、ps2等游戏家用机的视频采录,而且可以输出mpg单个文件或标准dvd文件夹。于是带着这套组合,我试着将我哥以前不知道从何借来的粤语版《eoe》进行了采录,感觉画质还是可以的。
被读取了无数次的vcd
720×480
720×480
720×480
720×480
啊,evd机没能在导筒大佬离开广州之前到货,否则可以帮他们活化怀斯曼的那张dvd……
总之,一种曲线活化旧碟的陈旧技术还算是掌握了。
(全文完)
本文作者“熊仔俠”,现居gibraltar,目前已发表了196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熊仔俠”关注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