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最近因为写育儿文章的缘故,又重新开始回顾曾经看过的书《关键教养报告》,常读常有新想法,最近也学习了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r是阅读原文片段,i是用自己话重述,a1是联系过往的实际经验,a2是如何使用原文片段的方法来指导我们都行为。现在我冒出了一个idea,就是结合一起进行。用ria的读书法重新来学习《关键教养报告》,也同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
教养当时大测试
q:成长时期爸爸缺席,小孩在校常有行为问题。请问以下哪一种不缺席的爸爸,小孩在校问题几乎于缺席爸爸的小孩一样多?
a:贴心奶爸(与妈妈平均分担亲职,会帮忙更换尿布,接送小孩儿,常陪小孩儿玩)
b:传统老爸(认为小孩儿应该妈妈管,只有需要出面时才分担亲职)
正确答案在文末哦。
r:阅读原文
i:不由得说,现在的爸爸妈妈也更多的愿意参与我们孩子的教育,当然这也得益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超人回来了》等非常不错的一些亲子真人秀节目,让我们更多的去发现并讨论关于爸爸在家庭教育过程的角色。
但是我们在欣喜爸爸们的改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一些好的方式去给到爸爸们,到底如何对于孩子是相对更好的教育。
文中提到了爸爸常常怀疑自己能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因为一直有这样的顾虑存在,所以,在认真的研究了很多的教育经典后,开始迷惑了,贴心奶爸们很可能知道,什么是不应该,比如不应该打孩子,不应该吼叫孩子,但是却不完全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正确行为,同步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父母双方角色的不同,最后反倒因为跟妈妈的教育理念有偏差和不同,最后导致的是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和放任和纵容。
这一点告诉我们,就像我们在隔代教育所遇到的难题是一样的,不是说那一代教育就完全不好,老人的放纵,或者说是父母的严厉,最可怕的是老人和年轻一代教育理念的不同,最后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明确界限感和规则感,让他们自身一直处于在为了解界限而花费力气,反倒没有更好的去发展较好的自我。
a1:我哥和嫂子,有一个3岁半的孩子-果果,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了一些情况,我哥和嫂子平时都比较关注果果的教育,然后也尽其所有,为他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还有就是教育。我哥就看了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然后认同应该给孩子自由,所以在家里,你就发现,比如果果在所有人都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强烈要求就要看《小猪佩奇》,然后不顾所有人,就换台。在家里,在该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吃饭,果果觉得自己的电视剧没有看过,就不过来吃饭,然后我哥也觉得没有什么,我嫂子,就觉得不应该,孩子就应该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所以就会要求把电视关掉过来吃饭,然后果果就大哭,然后我哥就开始跟我嫂子说,孩子都这样,你别这样,让他看就行了,然后你看,现在哭成什么样子了。然后就会发现我哥和嫂子发生冲突,最后不了了之,而果果就不吃饭,然后继续去看动画片了。我默默的观察,只要我哥在果果身边,果果就会有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如果我嫂子在,他就不会有这种行为。
a2:其实因为我不是男性,我没办法说以后到底要怎么做。但是我今天分享给大家这个片段,并不是就让爸爸们就不要参与孩子的教育了,这不是一棍子打死爸爸们的努力和改变。但是我也期待爸爸们在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明确一件事,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这三个角色过程中,爸爸妈妈是一起的,然后共同教育孩子,而其中,不是凭借个人意志觉得什么对的,就怎么去教养孩子,哪怕跟妈妈的想法完全没对,因为真心的没有绝对的教养方式。而是你和你的爱人,有相对明确的教养规则,比如都认同孩子应该自己多做自己的事儿,不为孩子代劳,比如认同,孩子应该有诚实等。如果过程中有冲突,我们允许发生,但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并非是跟妈妈搞分裂。
毕竟最可怕的不是爸爸不参与孩子的教育,而是爸爸参与了,但是却力不往一处使,而是分裂家庭,跟妈妈作对。
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