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上周日,我在facebook上就《朝日新闻》的一则豆腐块消息写了几句评论,没想到日本网友反响热烈。
消息说的是,熊本地震后,很多中国人到驻北京日本大使馆为地震捐款,截止5月12日,金额已经达到4280万日元(大约248万)人民币,中国网民自发在网络上呼吁关注日本,为熊本献爱心。
为此,我在脸书上写的评论是:“看到这样的消息,感到心情温暖。中国人正在自发地激励熊本灾民。在中国的网站上,说日本坏话的人很多,但是对日本有好感的人也很多。所以对于中国和中国人,你要以宽广的视野进行观察。虽然捐款数额不是很多,但是来自民间的好意是很珍贵的。”
就这么几句话,让一些日本朋友此起彼伏地把友好传达。
一位熊本的友人首先表态说:“代表熊本人感谢中国人的深情厚谊。”
还有一些网友留言道:
“亚洲人都是兄弟,虽然兄弟之间有时感情不好,但毕竟是兄弟。”
“善意之下没有国境没有争端。”
“13亿中国人里只要有三成人对中国有好感,那么就是3亿9千万人,这个数字是日本人口的三倍以上,中国大概是排在印度之后世界上第二个亲日人口多的国家。
……
"几句随手写来的评论,却引来三百多人点赞。听了那些感动的声音,我很感慨。后来专门报道中国资讯的网站recordchina的编辑跟我联系,把我那几句评论作为消息发在了网站。我只不过是阐述了中日关系中的一个小小事实,却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也许对中日两国的民间来说,民众需要听到的就是更多的事实。传递事实任重道远,日本媒体中也只有《朝日新闻》就中国民众为熊本地震捐款做了小小的报道。
说起来,有一种中日友好就叫“患难真情”。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际,日本民众踊跃为四川灾区捐款。当时在便利店、在街头,关心中国的日本人呼吁关爱四川灾区。今天,一些同样有情有义的中国人自发为日本灾区捐款是不足为怪的。
看来中国人的态度,对日本人来说很重要。当然从日本人的个性来说,他们是善于表达谢意的。中日民间,虽然总有一些人在网上互相撕裂,但是对对方国家有兴趣、有好感的人还是不少。其实双方要的都不多,从传递一点心意一点好感开始,理解就能一点点增加,距离就能一步步拉近。
一点心意,便能换来满怀友好,何乐而不为。(黄文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