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是一对男才女貌的夫妻,按理说应该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可偏偏变成了非常之不幸,因为他们的两个儿子都是弱智儿。母亲悄悄告诉我说:叔叔阿姨是表兄妹,属于近亲结婚。
一直很迷茫,为什么看着健健康康的叔叔阿姨,就因为是表兄妹,就会生出傻傻呆呆的儿子...直到后来上了医学院。
知道了那是因为“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获得了较多的相同基因,容易使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在后代中相遇(即纯合),因而出生素质低劣的孩子的几率会更大。”
按较专业的阐述就是:
人群中每个人约携带数种甚至十数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非近亲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患者)。而在近亲结婚时,夫妇两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在子代相遇,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
然而,很让人唏嘘的是,当近亲遇到了爱情,孰是孰非,孰轻孰重?谁又能说得清呢?! 其实,生命科学史的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不乏此类因为‘近亲婚姻’而饱尝苦果的。
比如达尔文, 达尔文的妻子爱玛是他舅舅的女儿。他们俩人从小便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后结为伉俪。 结果是,他们的6个孩子中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又终身不育。
这件事情让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与爱玛都是健康人,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精神也非常正常,为什么生下的孩子却都是如此呢?
晚年的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自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自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 这时,达尔文才意识到自己婚姻的悲剧在于近亲。据说为了警醒世人,他还把这个深刻的教训写进了自己的论文。
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近亲婚配者,曾经创立了“基因”学说的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
《摩尔根传》一书中说:“摩尔根的妻子,也是其表妹的玛丽对他的研究工作有着莫大的支持。但是他们的两个女儿却都是“莫名其妙的痴呆”,从而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他们唯一的男孩也有明显的智力残疾。”
可以想象,当作为遗传学家的摩尔根大声疾呼:“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民族之间的婚姻,才能制造出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为强健的人种。…为创造更聪明、更强健的人种,无论如何也不要近亲结婚。”的时候,他的内心有着多么刻骨铭心的痛楚!
不过,近亲结婚就一定只有坏处吗... 很多时候,事情常常有其两面性。
有文献曾如此述说:教科书没有撒谎,但它只提供了一半真相。
同样用教科书的原理分析,结果也可以这样:“每个人都携带有数个甚至更多个不同的隐性优秀基因。在随机结婚的情况下,夫妇双方携带相同优秀基因的机会很少。但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优秀基因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优秀基因的携带者,这样,他们所生子女拥有优秀天赋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往往要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也就是说,优秀的人群如果世代坚持近亲结婚,其后代就会特别优秀,或者说,对于优秀的人群来说,近亲结婚有利于这个人群长期保持优势。
所以,有人认为,遗传规则的完整表达应该是:对劣质的基因来说,近亲结婚不利,远缘杂交有利(所谓遗传病,只是劣质基因的极端情况),而对优秀的基因来说,近亲结婚有利,远缘杂交不利。
2001年,有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某学者花了30年的时间研究发现:亲表兄妹结婚所生子女大部分是健康的。
该学者研究了澳大利亚州500对属于亲表兄妹的夫妻,得出结论说:“在西方文化中,有一种普遍的观念,表兄妹婚姻导致遗传悲剧,然而大量事实证明这一观念是错误的。亲表兄妹也能生出健康宝宝”。…….进一步,他还在11个国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非近亲夫妇生出畸形婴儿的机率是2%,而近亲夫妇生出畸形婴儿的机率只不过增加到4%而已。
是不是又该感慨了:生命现象总是如此错综复杂,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近亲婚配,祸兮福兮,一言难尽哦?!
微信公众号:小一时空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