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預計閱讀時間為: 14 分
was it me? was it you? questions in a world of blue.
我还是我吗? 你还是你吗? 我在眼中看到的是你吗? 我对镜中看到的是自己吗? 你张开眼睛去看,那边的这/那个人是谁呢? 我们随着情绪流动的乐与声,一起走进这个蓝色的梦世界,忧郁而下流。
时光回到1990年,一部经典电视剧横空诞生,马克·弗罗斯特(mark frost)与大卫·林奇(david lynch)合作创造了《双峰镇》(twin peaks),从此开创美剧新类型,电视剧有了更多可能性。在九十年代初,一个电影导演去拍公仔箱规模的作品,并将其独特视听风格放进剧集,近乎前所未见,亦取得空前的成功。同一年,大卫·林奇挟着《双峰镇》狂热,带着有《双峰镇》熟悉演出班底的《wild at heart 野性的心》闯康城夺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大奖,于大众认同与影展奖项上都是大卫·林奇的个人高峰。
可惜广受欢迎的现象只维持了一季半,在第二季揭晓杀死laura palmer 真凶谁属后,观众与主创人的视野同步流失。 大卫·林奇后来亦声称该阶段几乎没有他的参与,亦不为他所好,《dune 沙丘》失去主导权的历史又再重演。电视剧被逼腰斩,然而大卫·林奇在结局留下尾巴,并延伸开拍电影版本,企图将系列重生,于是有了《fire walk with me 与火同行》。
“twin” 的重复意念
《与火同行》本来就是《双峰镇》的复制与浓缩,在故事开首可作清晰比对。一开场的命案与调查,全是新人物新剧情,一切看来却又似曾相识。河中女尸、指甲藏字、fbi探员的查访、酒吧查问,都跟剧集高度重叠,这统统发生在一年之前,亦将会发生在一年之后,teresa banks, laura palmer, maddy ferguson,都是容貌相像的女性(后两者为同一演员),惨剧的循环发生,《与火同行》的结局呼应着起首,再一条女尸浮于河上。
maddy 是laura的分身 (另一个「我」),leland在电影从teresa身上看到laura,在剧集则从maddy身上看到laura。 cooper 在第二季尾也有邪恶分身取代正义的自己,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这种复制不止是《双峰镇》的情节,也是其母题。通过剪接的连结,leland亦从laura与donna坐在梳化聊天的画面,回忆到laura与另一妓女在床上衣杉不整的场景,两个镜头同样有laura,却反映她邻家女孩与援交女郎的两面。 leo虐打shelley的一小段落,亦见女性在家遭受暴力的另一复制例子,预示laura受父亲侵犯的家庭悲剧。
还有大量重复说话、重复动作、重复象征的场景,都在突出重复的命题,小至乡镇百姓在酒吧一开口说话到最后一句仍是同一问题,大至cooper 反覆试验在闭路电视看自己的影像,直到当philip经过时候,cooper竟与他的影像分离,暗示其分身的成形。
全片更为着迹的,是laura与donna的对照。镜头常对剪着两人的特写,以展示二人的相像与相异。她们各自躺着向上看,分享她们的爱情与憧憬,本是一样青春单纯的少女,然而镜头慢慢接近她们,就发现其不同,laura的内心比donna更复杂/恐惧,所想像到的图画也更阴暗,背景声效也随之改变。
donna一直想扮演laura,在电视版本已有痕迹,电影亦深化这探讨。她与laura谈心时已流露对其男友james的欣赏,又紧跟她的脚步来到酒吧,学习她的调情与放任。 《与火同行》却有laura看donna的角度,仿似看到从前的自己,未被玷污的自己; 而donna在重复自己的命运,laura就要竭力阻止。 laura 似是成功,因donna在《双峰镇》始终保有原来的纯真幼稚特质,并未有受到环境污染,这又回归于david lynch的善恶观,善良很容易被侵扰,却也有可以坚持下去的人物。
女性的悲痛煎熬
这影视系列标志着大卫·林奇两大突破的新尝试,《双峰镇》深入梦境的虚幻,更以其为主线核心,有别于之前电影只是以梦境作为剧情推展。 《与火同行》则将观点由男探员转到女受害者,不再局限于自我性别的意识,是david lynch第一次从女主角出发,刻划女性的异梦,为其日后千禧年代的作品灵感打开第一道门。
除了开首的侦查,《与火同行》主要都紧跟着laura palmer的历程,其音乐更是进入她的心理感受,并随之急速转换,像她惊惶痛哭后去找donna,有了好友拥抱就稍为平复,乐风亦迅速变调。 leland 跟laura讲他爱她,柔和的钢琴声正代表laura的感动与对父亲的信任,增强了后来故事的悲剧性。 laura与bobby在树林内跟陌生人作毒品交易,本来是青春活力的派对音乐,在bobby开枪后就马上转为寂静,只有laura的尖叫,与跟着的狂笑,突显她思绪的不稳。 james亲吻laura,回应她的掌掴,道出”you always hurt the one you love”又引起父亲侵犯的提醒,其时甜蜜与诡秘的音乐就在背景气氛交战交叠。
laura到酒吧一段,更是色彩与选曲为她的内心世界作缤纷的外露。拿着木的老妇来警告她时,触摸她的前额,如同laura正在发高热的状态,视觉上红光确实打在她的身上,配合老妇的木,酒吧的木门,联想到她正在燃烧的状态,亦是片名「与火同行」的意味(木材的出现,还有在马路上,还有在被杀前的屋内,都似在暗示火的随时现身)。天使图象挂墙上,她却丝毫看不见,只浸淫在红光与闪烁之中。当laura在酒吧看见donna与陌生人热吻,突然laura的脸上转成白光,让她清醒过来带着donna离开。歌曲方面,就一进场先来一首”questions in a world of blue”,投入laura怀疑自我,迷失自我,才要放纵身体欲望的状态,于是“pink room” 奏起,步入迷幻性感的领域。
她与bobby, james的三角关系本是寻常中学生挥霍青春的爱情故事,然而在父亲leland的阴影下,bobby与james成为她可以倚靠的对象,然而前者只是其供应毒品去逃避现实的来源,因此他注定得不到laura的心,三个角色登场时已是暗示,bobby只有看着laura相片吻着窗门,但laura相见的却是james。 james可以成为其心之所往,偏因为laura已感到自己不再清纯而却步。 leland似乎也看得见james有救走laura的可能,所以他才怒视其订情项链,又常像恶鬼般盯住他俩,时而在家门外打断他们,时而在窗旁窥看后追踪。 laura最后离james而去时,画面拍着马路灯转向红色「停止」指示,james却依然远走,为注定的悲剧打下最后一口钉。
laura终究逃不过残酷被杀,但d大卫·林奇为她遭害的情景预备了cherubini的《c小调安魂曲》作为死者的安慰,红房更有白衣天使与她同在 (又一颜色对照)。 laura到最后就回到当初的自己,那颗善良无瑕的灵魂,难怪大卫·林奇也找来饰演laura的sheryl lee,去当《野性的心》中的神仙女巫,就是同一股纯洁的力量。 donna也是如此,由始至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纯真稚嫩,在俗世恶势力渗透下仍然不受影响。
至于laura的母亲sarah palmer也值得关心。电影借donna的台词以及特写镜头捕捉烟灰缸,得知她吸烟近乎成瘾的癖好,到底她的压力从何来呢? 饭桌上面对leland对laura的过份举动,sarah只有尖叫喝停。晚上又见她喝着leland给她的牛奶,睡梦中的她则有白马闪现。她到底是怎样的角色呢? 她知道leland对laura犯下的恶行吗? 知道与否,这些线索都是对了解sarah为人,很有趣的阅读。
虚实的交叉夹集
大卫·林奇所描绘的梦,是延绵不绝,没有终结的,因没有清晰判别的视听线索。进入梦乡后应有醒来的时候,但电影呈现「醒来」的镜头,却可能是另一个梦的空间,于是又循环下去(又一个「重复」的题旨),又有时根本没有一个「醒来」的征兆,更没有「入睡」的提示。一个现实生活的情节,突然间来一段诡异的变奏,就分不出哪时是真正在发生,哪时是虚构的幻想。
laura的梦中梦正是如此,前一刻走进画中,在红色房间近距离看到两个陌生男人,下一刻就身处自己房间床上,像是梦醒回到现实,身旁却又有另一位血淋淋的女人; 下一瞬则不见其踪影,又以为已经睡醒,张开手却发现幻想的戒指,跟着起来回身一看,看到自己身在画中。这两组鬼魅追踪镜头合成为laura的梦中梦,跟她在电影初登场时拍摄手法一样,有镜头从后跟着,却因为灯光(明亮对阴暗)、场景(开扬对陌生)、演出(从容对绷紧) 与配乐(原系列主题的亲切对奇诡陌生的声音) 的相异,就成功从寻常化作恐怖。
chester的拖车调查亦很像梦境,因突然有怪声在外,视点转成鬼魅第一身的角度,以长时间镜头的运动,游走于门房之内,跟着画面捕捉到一个乞丐的正面,又切换到拖车场主人看着电柱,伴随前段的声轨夹杂,明明都是真实生活可见的片段,却组合成不合常理的幻觉一般。又有时声音忽然停顿、静止,以为幻象跟着消失,回到现实; 谁不知接着突然出现,又伴来一声巨响,梦境继续。又像老妇与孙儿突然出现,通常鬼片模式会安排她们在下个相同位置的镜头消失不见,以示吓人; 大卫·林奇却让laura看见她们缓缓离开,明明是更日常可见更合理,心寒感却更强烈。就这样不寻常与日常的人,事,物交织,造就错觉假象。
溶接手法在《双峰镇》常见,可将真实与奇幻空间同步并置,有最后树林化身红幕的邪恶,也有天使与laura, cooper同在一幕的善良,亦有雪花与妇人/孩子并存的不明所以。那个神秘红色房间的景象可与fbi办公室/小镇树林交错呈现,其混乱的影像重合与角色(失踪探员philip jefferies/凶手leland) 的精神状态一致,雪花在其中闪现,更模糊了影像可辨认的程度,更为梦幻。多重的溶接过渡,由转动的风扇,到闪光下的laura若隐若现,再逐步看到红色布幕,又转到坐在办公室的cooper,正在谈论下个受害者,如同前面的画面是cooper梦中所见,从而有所感应。
laura望向镜子的自我,溶接进酒吧内布满红光的舞台,代入蓝色射灯下的歌者为自己,台上台下对剪如对看,让她从歌声中找共鸣。 laura发现了bob身份的真相后,日常生活也化作幻象,世界都变得昏眩,时间变化变得剧烈,这场溶接就揭示她怎样利用毒品去进入模糊状态而不需面对现实,从而解释她滥药的习惯,来自其不能接受的家庭悲剧。 donna在酒吧服药后,亦一如laura在家中吸毒后,有快速旋转的感觉,溶接于此几种场景就是扭曲现实的作用而非揉合幻象。
不止是画面的复合,声音也是多重层次的集结,比如the arm 于片中形容代表自己的声音,即用手拍打正在发声的嘴巴,所出现持续又中断的效果,就经常隐约藏在背景,如chester desmond调查那拖车时、leland与laura在车行驶路上时、laura看着天花板的闪光,问道「你是谁」时,而这声音总伴随着雪花声、风声、电流声等,混合出诡异不安的感觉。而有时不知何来的声音或配乐还放大得盖过了现场环境声、人物对话声,仿似另一个世界接管了现存的一个。
声与画的高度配合,也能营造虚实时空难分的气氛。 leland回忆起在teresa处看到laura,跟着急赶离开,画面突然弹出一个跳动的男孩,穿着白色面具,却突然消失,意味着超自然的虚幻; 音乐曲风亦忽尔转成从沉重的风鸣转成轻快的节奏鼓动,跟着转为低回私语之声,实在的回忆影像,却因为视点突然改变而虚化,音乐亦跟着转换来配合这种变化。同样是leland正在回忆的片段,与teresa在床上,却突然切换当下laura呼喊父亲之声,而回忆中的他竟好像听到其声音而转眼向外看,犹如两个时间的接通。
格局的突破升级
《与火同行》虽然继承了《双峰镇》的文本,将其「复制」到大银幕上演,但电影也能独立于剧集之外,其故事线单独存在也是完整成立。 大卫·林奇在电影一开首就宣称其与电视剧会有所分别,打从字幕背景中来自没有电视讯号的雪花,到第一个镜头就是打破电视机,接来女人尖叫声,标明作品与电视的关系,并锐意破碎固有印象。
第一个关键展示,就是作者自己的全面掌控。尖叫声后画面一转,就由大卫·林奇所饰演的gordon cole幕前现身,同时在幕后操纵,亲自带领观众进入这个世界。 大卫·林奇还以女模特儿示范符号密码,由他来提示戏中探员、戏外观众,所有道具与人物动作的细节,都由他来设计,绝对属于他的创作与视野。与电视剧有共同创作的分担相比,《与火同行》可谓他一人主导 (写过部分原剧集的robert engels 亦列作电影编剧,但与马克·弗罗斯特在剧集的重要性不能比拟)。
电影版在同一幕同时揭示了其比电视剧更宏大的世界观,离开双峰镇却仍找到相同的罪恶轨迹,并介绍了「蓝玫瑰」一词作同类事件的统称,laura palmer 并非单一个案,却是其代表人物。电影的核心谜团也更内观,不再是剧集的缉凶,而是去解剖laura 生命最后阶段的痛苦挣扎,内心被暗黑吞噬的恐惧,不论是外显(肉体侵入),或内在(灵魂依附)。像电影充满迷雾密林的场景,人置身其中苦无线索,下一步该如何走,chester, cooper的调查如是,到laura的人生更甚,一如她所说:”life is a mystery.” 为何这个homecoming queen,集所有内外美善于一身的女孩,会变得如此困惑,如此悲哀,又可会有所救赎?
《与火同行》亦有比电视更其大胆的尺度与意识,正如《blue velvet 蓝丝绒》与《野性的心》表里相反的对照,《双峰镇》电视版的twin peaks就像《蓝丝绒》的小镇,外看寻常,内在却稀奇古怪,潜藏罪恶; 电影版则尽情放大邪恶肆虐一面,看善良怎样被邪恶侵蚀并尝试吞噬,却在最后的悲剧留下一道良善亮光。将《与火同行》放置于《双峰镇》的脉络去看,会比原剧作更贴近大卫·林奇对这系列的看法。
不过此作并非只得一种解读方向。 《与火同行》既可被视为邪灵附体的恐怖片,亦可当作女孩被亲父性侵的心理投射。如是观,所有噩梦源自她不相信最亲的人会伤害她,才幻化成恶梦与他者,才寻求毒品逃离实象。她突然的狰狞面容,画中天使的消失,反映她感到自己不再纯洁,所以有各种性开放之行,拒绝真心的爱护(james)。而父亲压抑不住对女儿欲望而外寻妓女,却发现女儿也不洁身自爱,又乱交男友,心生嫉妒与性冲动,就造成谋杀惨剧。
从而大卫·林奇既可任由观者放开作者的意图来体验,自由去联想与连结影像与音轨的线索,亦可从超现实与现实路线去揭秘,见证着其作品比前更有创意,更有想法,也有更复杂的架构,不止于视听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