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别敲两次门(don't knock twice)》
改编自同名英国超自然恐怖电影《别敲两次门(don't knock twice)》。游戏于9月6日登陆steam平台,将支持htc vive,oculus rift以及osvr(也可在pc上直接游戏)。目前游戏8折促销中,原价68元的游戏现价只需54元,活动将持续到9月20日。
今天的评测将围绕“同名改编”展开。
9月8日在全国上映的《蜘蛛侠:英雄归来》相信已经有不少朋友去电影院或是在网上看过了,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其实在该片于7月7日首映前,就已上线了一款同名的vr体验为电影打call。
《spider-man: homecoming vr》
其实类似的用同名ip互刷存在感的模式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就以漫威为例,但凡有大作上映之后,总能看到众多蹭ip的游戏如雨后春笋般从各大app商城冒出,其中有正版授权的,也有纯粹“抱大腿”的山寨货。但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只要能起到为ip“保温”的效果,这种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便有其存在的意义。
没啥合适的图就放些笋吧
而与捆绑ip炒热度又有所不同的是,“同名改编”是一种更高b格的“荣誉”,它意味着:现在,我便将我的“真名”交付与你了,从今往后,我们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前作的口碑保障与人气积累,这些“含着金汤匙”诞生的改编作品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尽管如此,好的游戏或电影太多,但能与原作同样取得成功的改编作品却少之又少。玩家或观众既希望众多优秀的作品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再续辉煌,又免不了担心这些充满自己美好回忆的ip被无良厂商利用,趁着热度未消拿去作为“二度圈钱”的工具。
太多同名改编下的失败品还历历在目,让我们一提到这个词就不禁又爱又恨。
1994年《街头霸王》同名电影中的春丽
说回今天评测的《别敲两次门》,这部游戏改编自今年3月31日于英国上映的同名电影,由于未曾引进国内的原因,可能多数人对其并不熟悉。
以下分割线内部分涉及影片剧透,
大佬们请选择性阅读
《别敲两次门》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大魔王没输”的故事。母亲想接回寄养在福利院的女儿修复母女间的感情,正巧女儿智障地敲了恶魔的门被大魔王盯上了,于是母亲五次三番地救下女儿,顺带搞清楚了整个灵异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其实是被自己的雕像“麻豆”(模特)摆了一道,成功被大魔王打上了奴隶印记,成为了新一任的恶魔仆人。
电影的故事背景其实挺狗血的,完全是为了剧情需要设定出来的一套恶魔与仆人的体系,没有什么传说与神话可供参考(如有请一定指正!),所以也无法深挖,只需接受即可。整部影片的剧情前松后紧,高能算是达标,但也谈不上“惊艳”。
照理说,这样一部有“尿点”的片子似乎不会太过出彩,但亮点就在于编剧给观众讲了一个连片中的主角也信了的故事结果在片尾来了个神反转,让人恍然大悟的同时“胸口一疼”(剧情相关),于是这部胜在结局的影片加上其超自然恐怖的题材便有了可堪一改的资本。
<script src="https://s0.pstatp.com/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别敲两次门》游戏demo体验视频
得益于影片本身停留在“还不错”的水准,这款改编的游戏总体上可做到与电影平分秋色,故给出了“良”的评级。
与电影中有白天、黑夜以及十数个场景不同,在《别敲两次门》的游戏中你只能在一个雷雨交接的深夜,于自家的庄园内进行活动和探索,个别房间内的炉火,微弱的烛光以及偶尔划过黑色天幕的闪电,这些基本上就是游戏内所有的光源了。
如果你怕黑,那么恭喜你可以愉快的享受这款游戏了。
以下所有游戏截图为方便观看亮度已经过调整,实际游戏内画面会暗不少
游戏中光源极其有限
对于一款合格的恐怖游戏,黑暗压抑的画面、惊悚的配乐那都属于基本功,在这两点上《别敲两次门》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中都完成的中规中矩,因此不再赘述。而游戏对于电影中的一些高能场景,例如血池伸手、突现鬼影,虽然在吓人的形式上作了保留,却没有被完全照搬进游戏,也算是开发商的一点诚意。
突然跳出一个鬼脸撑满屏幕就为了吓你,这种简单粗暴的恐吓形式显然太过老套,并不为我所喜。《别敲两次门》(游戏)中个人比较买账的一种高能形式是:在操控主角完成某项必须的操作后,往你的视线里塞入一点“异物”,这时出于好奇心你自然会转过去一看究竟,然后便自然而然地被吓了一跳。
这种高能如果你选择不看可能也就过去了,但就是这种“诱惑犯罪”的感觉却反而容易让人上了道。在vr环境下,游戏画面不会平铺在屏幕上,(在不刻意关注侧后方时)人眼选择接收到的“真实”视野会很小,因此使得这类自己作死“转身遇见爱”的高能更让人“惊喜”。
电影截图:这个时候你是回头还是不回
操作方面《别敲两次门》也算沿用了一众恐怖解谜类vr游戏的设计,简单的拿扔物品、开关门、取出道具等动作一应俱全,不过对比pc端和vr环境下的游戏体验,还是前者流畅舒服些。
和《鬼影实录:迷失之魂(paranormal activity: the lost soul)》(简称《鬼影》)一样,游戏中的多数摆放物都能被拿起再扔掉。然而这并没有什么luan用,就像我到通关也没有明白:在这个遇到鬼躲不了,逃得慢也不会狗(go)带(die)的世界里为什么还要设置一个“奔跑”键呢?
“五芒星阵”有照搬《鬼影》关卡设计的嫌疑
至于最不该提前剧透的剧情,在此我只能告诉大家,游戏和电影的背景、人设以及超自然鬼怪的体系都近乎一样(≥90%),只不过不再是个“大魔王不会输”的故事,而是给了玩家一点希望,变成了“大魔王可能输”。
没错!《别敲两次门》除了常规的bad end(坏结局)还有一个隐藏结局,而解锁它的方法就是(用爱与智慧)战胜你的恐惧。同类游戏中,好不容易有一个“奇葩”摆脱了统一结局的魔咒,那么有关这两个结局的具体内容就容我卖个关子,留给大家去自行探索吧。
此图为提示
1993年,作为第一部同名游戏改编电影的《超级马里奥兄弟》上映,至今已过去了二十四个年头。在此期间,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ip完成了从游戏到电影的制霸,例如《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魔兽》等等,但成功的电影改编游戏似乎屈指可数,《x战警前传:金刚狼》?《星际传奇:逃离屠夫湾》?
《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在当时口碑、票房双双失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正常的电影,一般再长也不过3个小时(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的最长电影为《失眠的解药》,全片长5219分钟,约87小时);随便拿款3a级(甚至一些普通的rpg)游戏走一遍剧情,却动辄就要花上数十个小时,还仅仅只是走完个“一周目”。
打脸:《失眠的解药》三天三夜都看不完
在同名改编的过程中,从游戏到电影,是浓缩,是精炼,那是做减法;从电影到游戏,你需要完整世界观,完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设计关卡,设计数值,设计道具,确定核心玩法blablabla……无疑是项庞大的多的工程。
因此对于改编来说,把已知受欢迎的部分留给观众比填充一些新的且让玩家买账的点子要简单得多,这也是各大厂商乐于做“减法”而不敢做“加法”的原因。
如果是根据《魔兽》电影改编成同名游戏,那工作量可想而知……
除了电影、游戏的“相爱相杀”,时常还能看到各种小说的同名改编在两者间横插一脚,这些其实都算艺术间跨界交流的一种形式。
鉴于篇幅有限,今天的“同名改编”就先讲到这里,也许以后有机会(恩,鬼才信……)可以给大家单独唠一唠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的跨界融合之旅。
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今日vr”阅读更多原创vr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