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你感到痛苦的时刻,就是你蜕变的时刻,它让你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强大。”
这是《火光之色》封面上的一句话,刚看到时就被感触,是啊,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当遇到起伏时,你的态度是改变人生机遇的关键。
当代法国文学大家皮耶尔·勒迈特在《火光之色》这部小说中,给我们展现了命运的多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当一个人同时遭遇爱子跳楼、性别歧视、财政危机、众叛亲离等处境时,又该如何抉择?想必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相同。
这部小说创作的背景是二战前夕,当时欧洲经济正面临大萧条 ,社会动荡不安,裹挟在其中的很多人都心生恐惧,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耍尽手段,也有人为了信任而不顾一切帮助别人,人生的丑陋与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多人喜欢皮耶尔·勒迈特的小说,不仅仅是因为故事的精彩,还有故事中涤荡起伏的悬念设计,让我们在感受故事的同时,又能对现实问题产生关于人性的思考。
大起大落的人生冲击,是激醒自我成长的力量
《火光之色》开篇就是一个大冲突,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一位银行家的去世受到大家的关注,就连总统也亲自来参加葬礼,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家族的地位,而是用细节的描述,体现出逝者的显赫社会地位。
而银行家唯一女儿玛德莱娜的人生命运也就此改变,父亲在世时,她是一个不谙世故的大小姐,可父亲的离世,让她直面人生最大的困境,就在为父亲举行葬礼的过程中,玛德莱娜年仅7岁的儿子,在她面前从三楼坠落,直接摔断了脊椎,生命垂危。
不仅如此,在她父亲去世之后,她的好友、男朋友及管家联合起来骗光了她所有的财产,几乎一夜之间,她品尝了众叛亲离的苦痛,而这种人生巨大的起伏,也激起了她想要成长的力量。
在电影《风雨哈佛路》中,莉丝也曾有过这样突变的人生态度。
莉丝原本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每天能吃饱肚子就行,但随着母亲的离世,她内心唯一的精神力量坍塌,一个想要改变命运的决心占据上风,她从母亲的棺木上爬起,找到学校的老师申请上学,就此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
我们不仅要问,为何是在命运突变的时候,容易让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完整的人格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内在本能的我,自我是生活中面对现实的我,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
在《火光之色》中,玛德莱娜的本我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自我是现实中众叛亲离的孤独处境,超我是想要改变现实,给儿子一个温暖而安全的生活环境。
而这一切,都随着父亲离世的冲击而来,玛德莱娜的自我开始觉醒,她想要改变自己的困境,不仅要拿回属于自己的权益,还要有能力照顾好重病的儿子,她迅速改变着自己,与其说这是母爱力量的体现,不如说是玛德莱娜自我觉醒的成长。
复仇之火的背后,映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不屈的精神
整部小说中有两条线,一条是玛德莱娜的复仇之路,一条是她儿子保尔的痊愈与成长之路。
保尔就是那个从三楼纵身跳下的孩子,他摔断脊椎后,被母亲精心照顾,但身体之伤只是表现,心灵的创伤才是最需要治愈的根本。
幸运的是,保尔遇到了人生的忘年交索朗日,索朗日是一位歌剧艺术家,她善良而纯粹,犹如一股温暖之光,照入保尔孤独的心底。
也正是索朗日的歌剧,给了保尔康复的力量,在得知索朗日要到自己城市开演唱会时,保尔央求妈妈给自己买张门票,但门票已经售馨。是蕾昂丝想办法帮保尔弄来了门票,并请两名男子把保尔送到最前排,这才让保尔有了近距离接触索朗日的机会。
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立体感,蕾昂丝在书中的人设是多变的,她刚开始帮助对手骗光了玛德莱娜的财产,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可怜之人,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惜犯了重婚罪,也因此被玛德莱娜抓住把柄,成为她扳倒对手的有力工具。
这就是作者所说:“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没有好人与坏人,没有正人君子,也没有狡猾的骗子,没有羔羊,也没有恶狼,有的只是受到惩罚和没有受到惩罚的人。”
一个人的善与恶,之所以不能直接定性,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在索朗日身上也同样如此,她在得知保尔的经历后,对他产生了怜爱,并将自己的围巾送给了他,当得知保尔喜欢听自己的歌剧时,索朗日又送给他自己的唱片。
而索朗日看似光鲜的生活,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她的丈夫在他们婚后的第三个月就因车祸离世,而让她难以接受的是,丈夫就倒在自己给他买的劳斯莱斯车上,她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财富害死了爱人,内心一度无法原谅自己,就归隐了五年,躲起来给自己疗伤。
遇见保尔的那场演出,是她复出后的第一场,就这样,两个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一起聊艺术,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渐渐地,保尔从封闭的内心走了出来。
而索朗日的离世,给保尔带来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因为坚持自己的信仰,索朗日的离世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悲壮,她被希特勒邀请去演出,并要求给纳粹歌功颂德,索朗日的内心是拒绝的,面对巨大的压力,她高声歌唱了自己最爱的歌曲《我们自由,我的灵魂》,随后,她在回阿姆斯特的列车上意外去世。
索朗日虽然离开了,但她对自由渴望和不屈的精神,延续到了保尔的身上,长大之后,保尔也参加了抵抗纳粹的运动,并将索朗日的事例传播出来,精神的传承是生生不息的希望,只要一颗种子,便可起星星燎原之势。
从书籍到生活,《火光之色》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法国导演让·克劳德·布里索在评价这本书时说:“面对命运的逆境、社会的贪婪和腐败,玛德莱娜必须极尽智慧、毅力,才能重建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境,那么在玛德莱娜的身上,我们又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1、面对困境,独立是摆脱困境的力量
在父亲的爱护下,玛德莱娜始终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对人从不设防,也正是因为她的信任,才让身边对她财产窥视的人有可乘之机。
当财产尽失,人生陷入困境时,玛德莱娜没有气馁和绝望,而是依靠自己重新又站立起来。
这中间支撑她的是母爱,看到7岁的保尔身受重伤,母亲的责任与爱让她不忍放弃,她变卖了房产,知道一时的冲动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所以她选择隐忍。
为了赢回自己的权益,她不断跟瑞典央行协助偷税的人周旋,并敢于独身去跟德军谈判,虽然内心紧张的窒息,但表面上却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经历过人生重大变故后,她终于明白,世上没有救世主,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不管在何种境遇,只要拥有独立的精神,就有突破困境的希望。
2、利他心,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索昂日和保尔是小说中温暖的存在,与抢夺财产的那群人相比,贪婪与利他,两种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二战背景下,各个阶层人的命运都面临着巨大的风暴,有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毫无底线,有的人为了正义而无惧于牺牲生命,随着时代车轮的推移,最终能够走入大家心中的,正是那些为自由而发声的人和事。
保尔延续了索昂日未完成的心愿,在危难和困境中,用生命谱写人生的正义、善良和爱。如此,生命的意义得到升华,承受的苦难得以稀释,他从一个迷茫的小男孩,也终于成长为一个勇敢和坚强的男子汉。
《火光之色》整体情节紧凑,故事高潮迭起,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塑造出一个个小人物的鲜明性格,也让我们看到不屈的精神,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勇敢面对就能获得命运的转机。
而这也许就是作者皮耶尔·勒迈特想要给我们传递的,人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态度,愿我们在遇到困境时,都能拥有独立、向上的精神,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