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复仇在我》讲了一个杀人犯的人生,试图从种种经历和遭际中剖析个人乃至折射社会。《楢山节考》讲了一个穷困山村的人们为生存而表现的种种欲望,冲突和挣扎,还有老人为后代生存而作出牺牲的故事。
在我看来,《复仇在我》正是生命轻之体现。当一个人再无信仰,无所信任,甚至对世界感情无多惟余仇恨,那还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呢?连生命都不重要,更别提什么道德之类的。男主固然无视自己的生命,一路渺无目的的杀人。片中主角偶遇的一个小旅店老板娘,人生也是苦难不堪,她祈求男主杀死自己,而男主唯一做的好事就是遂她所愿。相对这种生命的轻,影片中为解释他的行为动机,追溯犯罪根源而搜罗的种种枝节根据,就显得更加不值一提了。人性的恶有时并不需要理由,或者理由往往跟这种源自人性深处的恶不成比例。
再来说说《楢山节考》,虽然影片有很多细节,很多镜头,很多枝节人物,包括贫困和饥饿状态下的人性矛盾,展现人的欲望和动物性,包括逼仄环境和人群的社会象征等等,但也象我前面这种粗枝大叶分析法,我只能用一句话去代过它们:跟影片中的阿玲婆和长子辰平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的重相比,其他实在不成比例,所以我的关注重点还是在他们身上。
面对恶劣的环境,种出来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整个山村,所有人的言行和目的几乎都围绕着生存和欲望而展开。于是,老人到七十岁都得去死,省出口粮为年青人为后代留活路。影片中主要表现的面临上山的两个女人两个男人。两个男人一个逃跑,即辰平的父亲,由于被家族视为耻辱,后被辰平所杀;一个拼命挣扎,哭闹不休,最后是被儿子扔到山谷里去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影片前面一位生病的老太婆(忘了名字),不知岁数到了没有,她是乐意上山去的,只是病得太厉害,没想到棺材做好以后,她倒是痊愈了,另一个就是阿玲婆,她展现出来的牺牲和绝决,使人动容。别人病重衰老去死也算无奈,然而她身体相当康健,为了子女的未来暗地里砸烂自己的牙齿,伪装衰老主动求死。而在为子女安排好一切后,义无返顾地让儿子背上山,禅定般坐于雪中。
世间最值得钦敬的精神无过于自我牺牲,而这种罕有的珍贵品质却常常能体现在母爱当中,可见母爱是多么伟大。假如说《复仇在我》是恶的极大化,那么《楢山节考》可谓是善的极大化。前者体现生命何其轻巧的一面,来来去去了无痕迹,几百几千年后,谁还记得谁?功过又有何用?而后者体现生命的重,哪怕死亡,也何其凄美,何其充满价值,哪怕这个人永远不在了,但她曾经为这个世界做过的可能谁都有份,虽然你未必知道她也没直接得到什么。
这就是人性,矛盾的两面,很难说哪一面就是全对的,而是这两面一起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类。它会一直都有,只是随时间和环境外在体现不同,它有时象是很重要,但有时又会让人觉得了无意义。
跟日本电影相比韩国电影的思想水准绝大多数包括文艺片就象小学生(最近看的哭声,小姐都马马虎虎),所以别再说什么韩国电影超过日本之类的话,一时繁荣不代表能够超越。尤其是日本人在这方面也真是把人性两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让人感受那么深刻,有时也能看到那么猥琐。日本的菊与刀,不用人讲你才懂,自己看都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