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俄亥俄州枪击案现场
与此同时,就在昨天上午。
已经结案的章莹颖案又有新动向,女孩的尸体去向有了新线索。
但细节,让人卒读不能。
人性之恶,一望无垠。
今天要说的这部影片,其主人公就存在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因为内容太过血腥残暴,即便当年影片曾标明“未完待续”。
但至今,其“续集”仍迟迟未和公众见面。
恶之教典
lesson of the evil
从海报上就看得出来。
受害者相当多。
在影片中,除了被杀的两位教师。
学生的遇害数量,就高达42位。
和美国当下的两起枪击案相似的是。
《恶之教典》中,凶手,同样选择了无差别谋杀这一残忍手法。
而早在这起惨案的若干年以前,他就亲自手刃了自己的父母!
从父母生前的对话中可以得知。
凶手是一个没有正常感情的变态。
且不止一次犯下严重过错。
更可怕的是,这个凶手不但对生命没有任何敬畏。
整个人类社会的伦理法则,他全然不放在眼里。
于是也才有了后来杀完父母,制造入室抢劫谋杀的假象。
凭借临危不乱的心态,他成功蒙混过关,避免了法律制裁。
多年后,凶手以教师身份重回社会。
仿佛之前的一切罪恶都没发生过一样。
在学校,他是个在学生中拥有极高人气的王牌教师。
大家亲切地叫他:莲实老师。
尽管自己的业务能力出众。
但莲实所在中学质量,老实讲,并不怎么样。
在这所学校,时不时会出现大规模作弊。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很复杂。
比如一些居心叵测的教师,在抓到学生偷盗的把柄后,
会对其进行性骚扰。
比如,更加禁断的师生情。
又比如,频发的校园暴力。
然而,所有的这些破事儿。
只要莲实出面,都能摆平。
学生作弊?
他提出的对策很快立竿见影。
女孩子因青春期躁动犯下的错被老师以此为由骚扰?
他出面调停。
不但制止了后者继续对学生的侵犯,还俘获了前者芳心。
师生敢搞兄♂贵♂情?
直指要害的“善意提醒”,让对方沦为自己差遣的傀儡。
家长敢不停找学校麻烦,让校方颜面扫地?
调查清楚对方生活习性,在其居所附近动动手脚。
好的,又一个麻烦被成功解决。
这些乍一看是体现莲实人格魅力的地方。
却被少部分怀疑论者抓到了把柄。
刚才说的那个向校方反映霸凌问题,随后被莲实整死的学生家长。
就让莲实的同事觉察出其中蹊跷。
在后续的警方调查中,对方曾暗示警察,
莲实转校前待的上一所学校,也曾发生过连环命案。
遗憾的是,警方并没有对这条线索引起重视。
也因此,才导致了后面更大规模的悲剧。
而在悲剧发生以前,莲实早已经完整控制了这所学校的每个人。
举个例子。
他一方面抓到了同性恋师生的把柄,让对方随时听命于自己。
但另一方面,却利用自己帮助过的学生对自己的好感。
毫不犹豫地和对方发生关系,让其成为自己的泄欲工具。
本质上而言,莲实和那个搞同性师生恋的教师并无区别。
因为终归结底,师生恋终究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存在。
这种明知是禁忌,却绕了个弯子得逞的做法,
其实已经从侧面暴露出他的潜在危害。
正如一开始说的,莲实并不具备通常意义上的道德观。
他利用矛盾而双标的价值观,
一方面让自己尽享禁忌带来的快感,
但另一方面,又凭借对他人短板的控制,站在了虚伪的道德制高点。
这种利用他人弱点将自己恶行合法化的做法,
最终,将因为不可控的偶然性迎来崩塌。
而他,也将让对方付出血的代价。
前面提到的同事,在意识到警方不作为后。
很快把可能和莲实关联在一起的命案,
通报给了同样对后者有不满情绪的学生。
殊不知,整栋教学大楼,
已经严密布下莲实的监听耳线。

意识到纸包不住火。
怎么办?
杀!
学生兼女友的妹砸发现了过往的黑历史?
啪啪啪能有活下去重要?
杀!
有人撞见自己杀人灭口?
好嘞,继续!
总之,秉承着“为了藏起一具尸体,只好堆起一座尸山”的理念。
最终,莲实将知道其真实面目的所有师生全部抹消(幸存3人)。
不过最后还是因为没能斩草除根被缉拿归案。
因为尺度原因,毒药君就不再详细去讲后来的大屠杀桥段。
但不得不说,有关这部分戏,
擅长邪典元素的导演三池崇史,真的把他嗜血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
129分钟的总片长,光枪杀戏份,就占了近50分钟……
期间各种惨不忍睹的死法,无限还原现实之余,
也让人对人性极恶状态下的冷血嘴脸目瞪口呆。
也许正因为尺度太大。
影片结尾,幸存者口中的“他已开始了另一个游戏”。
和片尾“未完待续”的明确字幕。
至今都未能兑现。
网上除了能找到同年出品的前传性质作品。
第二部“续作”便再无下文。
不过在后来逛留言互动板块的时候,毒药君发现,
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反映:
其实,小说在校园大屠杀后没多久就完结了。
那么,该如何理解电影版当初在结尾设置的这个“bug”呢?
重看过一遍电影后,毒药君后来发现,
结尾的“未完待续”,其实未尝不是对现实的一种隐喻。
片中,杀人魔莲实将自己比作北欧神话中掌管战争和死亡的主神——
奥丁的代言人。
影片里多次出现的两只乌鸦,对应的正是奥丁身边的两只神鸟(也是乌鸦)。
它们的出现,是莲实对自己杀手身份的合法化注解。
而他被警察逮捕后,将其中一位幸存者幻想为奥丁其中一只神鸟,
直呼其名。
则象征着他对自己身份的臆想已趋于病态。
以至于,他无法将神话和现实区分开。
只能用“神的教义”,来帮助自己的屠杀获得正当化解释。
借由乌鸦的意象和莲实的叙述。
观众会发现他是个极度自恋的角色。
他自命不凡,认为自己高于世间的一切。
这也很好解释了他父亲口中“情感冷漠、不懂怜悯”。
因为,一个把自己神化的人,又怎么可能懂得尊重平凡人的生命呢?
而类似莲实这样的恶魔,多此一个不多,少此一个不少。
无论他能否再度越狱重返社会。
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时刻会受到这类人的潜在威胁。
换句话说,受害者口中的那句“他已经开始下一个游戏”中,
“他”已经不再单纯指代莲实,“未完待续”,也未必指的是电影本体。
二者,均指向的是我们所处的现实。
如果用这种思路回到我一开始提及的新闻,
这样的悲剧,不正是“to be continued”吗?
人类社会中,这样的“他”,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就永远不会绝种。
影片中提到一个概念,维特效应。
这个效应说的是,当初看完《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者,
曾在一段时间,兴起过效仿书中情节的自杀。
同样,人间的恶,也如同这个效应一般,可以轻易复制。
我们是否复制,取决于我们有无一颗对生活的向往,且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心。
恶的种类有很多,有盲从之恶,也有纵容之恶。
美国从今年年初至今,已经发生255起恶性枪击事件。
可笑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却把锅甩给了带有暴力色彩的电子游戏。
游戏公司的股票挨坑不说,禁枪令也再次变得遥遥无期。
说到底,这背后牵扯的仍旧是利益。
而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无端之恶属于最纯粹的邪恶。
那么因利益伴生的恶,则是一种原本可以人为规避的失格之恶。
比起莲实们的极端之恶,失格之恶,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一道挥之不去的诅咒。
它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未完待续”,与我们共存亡。
如影随形,无休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