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但不是一个好悲剧。
2.时代的局限,成书日期1979年。作者是明显的在批判许茂的。其实许茂不过自私了些。批判一个自私的人明显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显然说明了作者的不公平。而现在看来,作者带批判式的叙述不过是个笑话。作者最后是把许茂的性格转变成了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以彰显某种高贵。作者这样写有可能是刻意为之,有可能读书不多,有可能是其他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最终结果是让这本小说的格调不高。
3.很多情节是刻意为主题服务,而主题却不是一个好主题,是所谓的主旋律。作者是在宣扬某种过时的政治选择,而在贬抑另一种不受领导待见的政治选择。作者的这一种选择如今可能也过时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局限性。
4.书名与内容。许茂有九个女儿,作者其实只写了许茂和他的四个女儿,第三、第四、第七、第九个女儿。
5.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不是自由,而是平等。作者给了书中人物唯一一个选择,就是选择服从或听从颜组长,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写此小说的目的并不是自由这个主题。所有人都去听从或服从或赞成颜组长,是为了平等。是平等好还是自由好,我这里不必论述。书中所有人往平等的路上去,好像走到了极端,是威权下的平等,不是个人在追求平等。因为颜组长给你安排好了,你只能接受,不接受就会受到惩罚,比如郑百如。
6.作者的文笔在高中生水平以上的。但叙述的精彩度,也就是情节也许只有如今的初中生水平,甚至更低。文章结构,叙述手法等并没有独到之处。
7.许茂的故事简单,主要和三女儿秋云相关。秋云的故事也很简单。作者居然是在批判她,说她不追求集体生活。她和一个装作工人实则坑蒙拐骗的无业人员谈恋爱,但最终被许茂发现真面目,许茂也因此病倒在了床上,自此,许茂和秋云成为了本书的配角了。秋云的故事不仅简单,而且没有多少转折与冲突,由此可见作者的小说技巧其实并没有多少独到之处。
8.小说的核心其实是许茂的四女儿秀云。本来作为一个敢于追求幸福的角色,在作者的道德立场上来说,不该有什么道德上的瑕疵。但我错了。秀云因丈夫出轨而离婚,拒绝了丈夫所谓的复婚请求,秀云最终和大姐夫在一起了。尽管大姐去世了,但这也不能摆脱乱伦的嫌疑。所以本来是亮点,成了令人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的暗点。
9.为什么说小说是悲剧,主要是因为小说的重要角色吴昌全主动放弃了本来回心转意的七妹,九妹许贞虽然喜欢吴昌全,却也因为听说了七姐和昌全的恋爱关系,独自离开。颜组长的丈夫去世。故事是将美好的东西撕开了,比如爱情,家庭。撕开这些东西的居然是颜组长和许贞所认为的正确。作者的作品是歌颂这些以轻悲剧结尾的人,所以这样的悲剧处于了较低的层次。
10.如果作者现在重新写的话,可能会写得更好。但生活并没有如果。如果一部好小说满分可以评十分的话,《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我给四分,并不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