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重读
赛珍珠的《大地》再评价
—— 王国荣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描写中国农民命运与中国农村生活的,仅见一位洋生土长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大地》。
这部长篇小说的问世,迄今正好满60年(注:1991年).长期以来,我国文学界对这一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保持缄默或贬低。现在,该是时候打破偏见了。
—感动美国人的一本书 —
《大地》以农民王龙盛衰荣辱为经,以阴镇乡村水旱兵匪为纬,为我们编织了一幅旧中国农村社会的长卷。
没有撼人心弦的情节,没有缠绵悱恻的场面,故事平淡展开:主人公王龙与阿兰夫妇靠辛勤劳作积余的钱买下了破落地主黄家的一小块土地,但他们“勤劳发家”的梦想很快破灭了。一场旱灾使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加入逃荒讨饭的人流。在一次省城贫民暴动中,王龙意外地劫掠得一笔金钱,他因而能回到热土,买下了黄家大批土地。阿兰也拿出了当丫头时盗得珠宝。这使王龙成为富甲一方的地主。
赛珍珠对灾荒与饥民的描写,也许是长卷中最令人感动、最具艺术力量的成功之处。无不使人如身临其境并为之动容。
1931年秋,《大地》在美国风行之时,正值中国大水灾。数以百万计能灾民流离失所、徘徊于死亡线上。美国人的赈款占了大部分。美国红十字会写给赛珍珠的长信中说,这是由于王龙一家遭受旱灾的故事,感动了美国人的缘故。
—《大地》获诺奖,够资格 —
赛珍珠不仅对此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农民的苦难,而且真实地刻划了中国农民的心态。(因篇幅有限从略一一编者注)这些成功的描绘与刻画,同赛珍珠对中国农民与农村活的熟悉程度有关。
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希尔斯博鲁的赛珍珠,还是四个月的婴儿时,就随当传教士的父亲来到中国镇江。一个叫王阿妈的乳母哺育了她,给她讲祖辈和自己多次经历的饥荒、盗匪的故事。从《大地》中,我们可以看到到王阿妈的故事对赛珍珠创作的影响:包括故事情节与艺术手法。赛珍珠后来长期生活、执教于镇江、宿县、南京,她对中国这个被她称为第二祖国的农村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她的第一祖国美国。
1937年电影《大地》剧照
赛珍珠写她所熟悉的中国农民的苦难与心态,虽说是出色的,但正如鲁迅所说,她是站在一个同情中国农民的“传教士的立场”上的。她不可能去写所不熟悉、所不赞成的人民革命斗争。这是《大地》的缺陷。鲁迅称赛珍珠只是写了一点“浮面的情形”,没写出中国农村的“真相”,这也是一说。它是中国农民的苦难史、心态史。
至于说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种“末流作家的‘红运’”,显然不公正。
《大地》在1931年3月后,即被美国出版界的“每月新书会”推选为杰作,不久即获普利策文学奖,它是一本在世界主要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赛珍珠一生写了50本书,300个小册子,曾是美国文艺学会仅有的两名妇女成员之一,并曾任美作协主席。这说明她是一个在美国受到文学界尊重的著名作家。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偶然的。
——原载于1991年社科报总245期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