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 | 县豪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众所周知,警察在韩国电影中,往往都是呱噪和愚蠢的,而在日本电影中,似乎没有给观众留下一种固定印象。
这是因为在亚洲范围内,唯独日影,体质最为独特,最能摆脱电影流水线生产模式。
它们遵循的,多是题材本身能被挖掘的可能性,这从日影已拿下一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杯(另:黑泽明导演的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同样拿到这个奖)、五座戛纳金棕榈就可以看出。
日影的这种创作精神,是极难仿制的。
所以日影中的人物形象,也几乎不会过于刻板。
导演白石和弥于2018年推出的犯罪电影新作中,老牌实力演员役所广司便诠释了一位亦正亦邪的「孤狼刑警」大上章吾。
今天就说说这部黑道电影。
《孤狼之血》(2018)
孤狼の血
在各类电影中,「亦正亦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
汤姆·哈迪饰演的毒液亦正亦邪,但他的「邪」,已经在人类与共生体的结合中被消化殆尽,毒液已完全被「洗白」为正面角色,根本不是所谓「反派英雄」;
韩国犯罪佳作《新世界》中,李政宰的亦正亦邪,实际上是兄弟情义在驱使这一人物由正向邪转变;
而大上刑警,则延续了2017《极恶非道3》中北野武的特质——正是真的,邪也是真的,并且正邪没有先后之分,他始终独行在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灰色渊薮之中。
《孤狼之血》根据日本推理小说家柚月裕子同名原著改编。
柚月裕子曾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她之所以写下此作,完全是受东映制作、深作欣二导演的黑道电影《无仁义之战》影响,所以,《孤狼之血》是一部「硬汉派」作品。
日本推理小说流派众多,以诡计与解谜为主,谓之本格,代表作家为「推理之神」岛田庄司,《少年包青天》中的「人体拼接之案」便对其经典小说《占星术杀人魔法》有所借鉴,而岛田也被陈思诚邀请,担任《唐人街探案3:东京篇》的编剧。
本格一派又衍生出以心理推演为主的变格。
与本格对应的,则是社会派,这一派以松本清张为代表,注重剖解社会、人心。
而大家熟悉的东野圭吾,则是本格派与社会派的完美结合。
硬汉派其实便属社会派分支之一。
日本硬汉派推理佳作层出不穷,被称为「大泽老板」大泽在昌的《新宿鲛》系列、直木奖得主逢坂刚代表作《百舌呐喊的夜晚》等,都是硬汉推理代表。
不同于以汤姆·克鲁斯主演同名电影的《侠探杰克》这类具有强烈公路片气质的美国硬汉推理,主角总是在西部旅途的漫天风尘中以拳头和子弹追寻正义;
日式硬汉与伤痕、鲜血靠得更近,他们一现身便处于罪恶中心,身份本就模棱两可,灵魂的天平始终处于摇摆之中,而其中的暴力与污浊更是毫无掩饰。
这一风格甚至深深影响了台湾的通俗小说写作。
比如被誉为「中文世界难得一见」的原创推理的皇冠小说首奖《灰色的孤单》,便塑造了一位独行于台湾政商灰色地带的悲情英雄,而小说开篇,便写下了「警局同性上下级在办公室媾和,被人撞见,器官都来不及拔出」这种污浊奇观。
《孤狼之血》同样相当直观地展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暴行场面。
与印尼打星伊科·乌艾斯主演的《突袭》、《嗜人之夜》等片以血浆渲染的身体暴力不同,《孤狼之血》在暴力之中添加了分量极重的心理羞辱成分。
电影开场,便是黑道成员强迫弱者吃猪屎的情景,这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种「羞辱的传统」,所以后来才会在其他尸体的食道中,也检验出这种异物。
然而,这或许只是「开胃菜」。
因为,在电影中段一场刑警对黑道的审讯中,刑警与酒吧妈妈桑一起,戴上白手套,用手术刀取出了「吉田的珍珠」,所谓「吉田的珍珠」,便是黑道之人吉田的睾丸。
虽然跟班刑警极力劝阻,但资深历久的大上刑警依然我行我素。
电影在此通过转换刑警与黑道的强弱身份,并不顾身份地将暴力加诸于「弱者」,从而消弭了正义与罪恶的界限,制造出混沌而真实的社会生态。
这种生态吻合了1988年广岛即将施行《黑社会对策法》的时代背景,正如陈果《香港制造》、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树大招风》等港片佳作,始终在关注香港回归前后港人那在翻篇的历史中,显得悸动而复杂的精神世界。
导演白石和弥并未在此处将镜头上移至人物表情,而是持续性聚焦手术过程。
划破皮、将皮朝两遍翻开、露出珍珠、和着血水取出珍珠、将珍珠塞入吉田口中……
观众会一面感叹「蛋疼」,一面惊心于电影对真实暴力的毫不避讳。
有意思的是,「吉田的珍珠」后来竟会成为大上刑警侦办案件的关键线索。
饶是如此,《孤狼之血》的血腥味却并不深浓,即使电影最终以一次斩首结束。
因为它的叙事与光影,始终弥漫着一种日式优雅,正是这份优雅,某种程度消融了片中暴力场景的「腥味」。
这种优雅,体现于剧本叙事的和缓。
和缓不代表节奏出了问题,相反,影片叙事因注重「冲突的细节」,而显得张力十足。
比如在妈妈桑的酒吧里,黑道两派「狭路相逢」,喊打喊杀的永远都是帮中小人物,对于一派为何闯入另一派地界,头面人物只用清淡的「恰巧」两字带过。
这两字不沾血、不带腥,反而显得力有千钧,是黑道交流中的「太极之手」。
甚至最后的斩首,也是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一种传承。
它是「武」的一种,但这种行为承担的,其实是「规则」、「道义」,是弥漫于日本人血液中的一种「约定」,其仪式感令人想起小林正树1962年的经典名作《切腹》。
日本传统服饰和服,也在《孤狼之血》的优雅中扮演重要角色。
和服的魔力在于,它总让裹身其中的日本女人产生一种极致柔情。
给昆汀《杀死比尔》以创作灵感的藤田敏八电影《修罗雪姬》,则让女人穿着和服大开杀戒,从而使刚与柔完成极致结合,催生出令人迷醉的暴力美学。
而《孤狼之血》中的妈妈桑,则身穿和服穿梭于黑道两派之间,并在影片中生动展现出「风尘之中的纯情」。
剧本为她安排了一位喽啰情人,使她摆脱「大哥的女人」这类庸常设定,从而使其「风尘」与「纯情」都更具可信度与渗透力。
无数警匪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警匪片)告诉我们,「喋血柔情」最是动人,这部电影概莫能外,只是,柔情在其中仅如水墨一点,这份克制,既不喧宾夺主,又使影片更耐咀嚼。
这种柔情也并非随便点染成就,而是具有恰到好处的匠心。
比如大上刑警的跟班,也就是电影另一主角日冈秀一,在随大上刑警「暴力执法」之后,奔进女友公寓,抱紧女友渴求肉身温暖。
这一情节转折之中体现的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辩证,不得不令人想起2008《入殓师》中小林大悟在入殓工作之后,回家焦渴拥抱妻子感受活人温暖的动人场景(恰好《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也于1993年执导过一部「硬汉推理」电影《新宿鲛:不眠之街》)。
总的来说,《孤狼之血》是一部相当稳健的日本犯罪佳片。
它以「一个从不抽烟的刑警猛然点起香烟」的镜头,潇洒而凌厉地结束整部电影,就足以见其在艺术上的企图心。
而且,它还只是日本警察文艺或推理文化浩瀚烟海中的微渺一束,毕竟,日本警察小说实在是一座挖之不尽的富矿。
比如已于2007年被电影化的横山秀夫小说《震度0》,便在精炼的篇幅中以一名消失的警务长起势,于阪神大地震后的警署中,上演了一出警界高层为保地位各执一词的「宫斗」戏。
这些警察故事如果能被不断开发,相信足以从某个侧面具象呈现出整个日本的独特文化。
最后,想看这部电影的,私信我片名「孤狼之血」,或关注公众号「县豪电影笔记」,发消息「孤狼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