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前几天,小爆看到一条新闻,曾在多部港台电影中扮演配角的著名演员田丰去世了,享年87岁。小爆从小看着田丰演的配角长大,对他演的坏人印象特别深,成年后接触到胡金铨、张彻等大师的经典作品之后,更是对田丰这位前辈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2014年,田丰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为此,小爆特意邀请香港电影爱好者泉的向日葵撰文一篇,深切悼念这位纵横银幕60余载的传奇演员。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金马,亲爱的金马,等候的金马,等待了50年的金马。65年,87岁的老顽童,乘51号金马,在浊水溪玉山,美丽宝岛,飞航!”2014年第51届金马奖颁奖礼上,田丰由孙儿女陪同,神采奕奕地走上红毯,从好友孙越手中接下终身成就奖,全场掌声雷动。谁料不到一年后,田丰竟溘然长逝,留下了生平第一座也是最后一座奖杯。
(2014年11月22日,台北,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给田丰(右)颁奖现场)
(田丰在李小龙的《精武门》中扮演大师兄,这是他的一大经典形象)
痴迷演戏,逃家赴台
田丰本名田毓锟,1928年生于河南,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家里开纸庄,家境优渥,读贵族中学的他好动不爱念书,加入跳水、游泳代表队。抗日战争爆发,他随国民党到后方,本想报考军校,阴错阳差却跟朋友去演话剧,一演就上了瘾,索性随国民党的军中话剧团四处表演。当时,河南一位表演教授鼓励他:“不要局限于舞台剧,应该多方向外发展,而且什么角色都要能演,这才是真正的演员、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这番话影响了他一生。
抗战胜利后,他考上上海戏剧学校,那时白色恐怖正盛,报到前夕,他遭人诬陷是共产党。于是,母亲安排做警察局长的二哥帮他安排一个“正当工作”,只想演戏的他却不甘受家里摆布。1949年,在家吃完年夜饭后,他悄然离家,跟着军中话剧团落脚台湾。
到了台湾没几个月,他赶上上海国泰电影公司来台出外景。这个戏叫《吴凤传》,拍的是台湾传奇人物吴凤,主要演员都是公司从上海带过来的,经上海一朋友牵线,田丰作为本地人加入。剧组赶上国共在上海开战,滞留在台湾。田丰当即决定留守,退出剧团拍电影。因为演主角吴凤的演员不能来了,换的演员分量不够,就改剧本加入山地人恋情的情节,新增男主角蓝天虹,改名叫《阿里山风云》(1949),铸就台湾第一部国语电影。田丰在里面演个青年县长,名曲《高山青》就是该片插曲,他也参与了合唱。首拍电影的张彻是挂名导演——那时,二人都没想到他们的银幕缘还能换个地方,继续延绵数十年。
(田丰在《阿里山风云》中扮演青年县长,开启演绎人生)
《阿里山风云》拍完后,田丰留在了台湾。不会台语的他,却陷入由无片可拍到无片能拍的困境:那时台湾流行台语片,国语片年产不超过两部,他就与同期的王珏、唐菁、张仲文等演员演舞台剧,走遍全台。为了生计,几年后只能转为幕后工作。美曰其名“副导”,实际就是打杂的,收入十分有限,唯有靠典当日用品度日:“我的西装今天送进去典当了,第二天来张通告说,明天三军剧团有晚会要去参加,我连衣服穿都没有。后来没办法,跑去跟当铺老板讲,老板你帮忙再拿出来吧,我穿一下再给您还回来。”
不过,身兼数职的田丰一年能参与十几二十几部戏,在其中慢慢磨炼着自己。白克导演的《雾夜大奇案》中,工作人员全是富二代少爷的亲戚,挂名副导的田丰是唯一有拍戏经验的人,从化妆、道具、场记什么都做。他不无自豪地回忆:“这电影卖得很差,但出钱的老板觉得我很努力,结束时还多给了我几千块。”
(年轻时期的田丰,图为《沒有女人的地方》剧照)
不久,台语片式微,中影的健康写实电影刮起新风,香港电影也开始流行来台湾拍外景,其中最常来的就是香港国泰公司。虽然不多,一年算下来总有几部戏,无形中田丰与其牵上了线。1961年,田丰多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当时国泰的《无语问苍天》正好来台湾拍外景,内景要回香港拍,他决定躲过出境管制,从高雄偷渡到香港。艺高人胆大,大部分偷渡者都躲在船舱,唯独他跑到甲板上当假船员:“也没什么好怕的,到船上,有人发假的船员证给我,看到警察上船就拿证件给他们检查。”
邵氏12载,忠奸双绝
初到香港,田丰还是难民身份,等转成香港籍后,他就由《无语问苍天》的导演罗维引荐,进入邵氏。多年后回忆起来,田丰仍满含热泪地称罗维为“贵人”:“没有他,没有田丰。”
(田丰在罗维1971年拍摄的《影子神鞭》中扮演郑佩佩的父亲)
(田丰在罗维导演的《精武门》中扮演隐忍的大师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他的眼神和李小龙眼神的区别)
田丰运气极好,那时邵氏刚启动清水湾片场,第一部戏用棚的戏就是李翰祥导演的《杨贵妃》,拍马嵬坡那段,他饰演反抗的校尉之一。他跟邵氏合作第一部戏的是袁秋枫导演的《夜半歌声》,在里面饰演看戏院的怪老头。等到跟邵氏签合同后的第一部戏《花田错》,他的戏份已吃重到演打虎将李忠,古装扮相让不少邵氏导演叫好。
拍完《夜半歌声》,袁秋枫筹拍《黑森林》。捱不过袁秋枫的请求,田丰帮他做副导演,打个了预算书《黑森林演职员手册》,里面包括布景、服装、人员等详单。袁秋枫一看满意极了,拿给邹文怀。邹文怀说:“这样的人才咱们公司应该要啊!”就要和田丰签副导演合同。“那时副导演一部戏只拿一千多块港币,一年至多做三部,我说这个不够我们一家生活,我跟你一签,整个卖给你了。”邹文怀便另外跟田丰签了一张演员合同。那是在1961年尾,田丰成为邵氏第一位签约的“男配角”。61年到62年,邵氏生产线如火如荼运转,两个月内不到,田丰接了九部戏,得了外号“田九部”。
那时邵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古装戏组归李翰祥负责,李翰祥想叫把兄弟胡金铨过来拍《玉堂春》,可是胡并不喜欢拍《玉堂春》这种黄梅调。当时田丰在给《玉堂春》做副导演,做着做着,赶上电懋跟邵氏闹双胞案,抢拍《梁山伯与祝英台》,全邵氏导演都停下帮忙,《玉堂春》也不例外。胡金铨赶去拍《梁祝》,顺便调来田丰做副导演兼拉贝司,专门负责三个棚的布景。南天门飞蝶一场,李翰祥对日本特效不满意,直接重拍,用上土法炮制。怎么弄?田丰和朱牧两人踩着椅子踏上十几尺搁灯的登桥板,用细铁丝粘纸蝴蝶在摄影机前晃动。片中的草也是他们每天进棚一根一根种在地上的,才能达到每根草都立着的效果。
《梁祝》大热后,李翰祥在电懋鼓动下离开旧东家前往台湾独立拍片,张彻迅速接替李翰祥而崛起。他比田丰早来香港两三年,后来刚跟电懋签约,就收到邵氏邀请。那时台湾去香港的就田丰和张彻两人,田丰劝他以诚信为先,果然张彻就在电懋做了一年,然后到邵氏做编剧。张彻在邵氏执导的首作《蝴蝶杯》就找来田丰出演,待到《边城三侠》尤其“百万新派武侠片”《独臂刀》上映,不但张彻成了“张百万”,在这几部电影里均有演出的田丰也水涨船高。据与田丰多次合作的演员李影回忆,到演《故都春梦》(1964)时,田丰便与同演的井淼、雷鸣并称香港影坛的“台湾四大金刚”。
(《独臂刀》中的田丰,这时候他已经是“老人家”专业户了)
李翰祥走后,除张彻外,邵氏另外三大卖钱导演是罗维、徐增宏和后起的程刚。竞争惨烈,谁拍戏厉害赚钱多,就可以用最好的演员、最好的编剧。像田丰这样的百搭甘草演员,光是拍这四位导演的戏已应接不暇,他第一张合同写的是一年拍八部,但第一年结账下来,居然拍了有十八部之多。《宝莲灯》里的二郎神、《宋宫秘史》里的太师,甚至歌舞片《香江花月夜》都能轧上一角。《红伶泪》、《蓝与黑》、《血溅牡丹红》、《故都春梦》里他更多次演出副官角色,宜古宜今,可正可邪。在这样的抢手态势下,自然也没有太多交情可言。拍完《独臂刀王》后,他跟邵氏跳起了“扭腰舞”,借口生病请假一个月——邵氏干脆放了他两个月的假,拿的是旧合同。大老板够狠,但几个导演慌了神,拍戏不能没有演员啊!张彻以为二人关系够硬,没管,送了个剧本来,田丰拒绝了,自此二人就甚少合作。
一番思量下,田丰选择跟何梦华去韩国拍摄《黑灵官》。回来后,他管邵氏要置装费,邹文怀一下送出5000块——那时田丰在邵氏一个月只拿两千多。但这时田丰已萌了去意。邹文怀走后,事务交由方逸华负责,拍摄经费和电影格局都大幅降低,邵逸夫本人也有转作电视的想法。田丰本打算这辈子就在邵氏干了,一看老板都想收摊,顿感前途无望。拍《十四女英豪》时,他干脆推说腿坏了,每天去都装瘸子。邵氏知道他去意已决,找来詹森作为替代品。田丰则直接找后者出演了他执导的电影《金印仇》,外型造型完全复制《独臂刀》里的师傅,还让詹森做《十四女英豪》的替身。在坦白面临儿子在日本和将去美国读书的生活压力后,邵氏与田丰和平分手。离开时,导演合同和演员合同通通保留,准许他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给恢复。
万能配角,国民父亲
在早期田丰的剧照里,他眉眼间距略宽,眉骨上挑,面相凶恶,戏路大多是奸角恶棍。随年事日丰,他的五官线条柔和起来,戏路也在离开邵氏后更显宽广。他属于硬里子演员(注:戏班术语,主角是“面子”,配角是“里子”,一些配角因艺术根底深厚被称为“硬里子”), 出来行走江湖恰逢香港电影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成为影视剧导演眼中的“万能配角”。《师弟出马》里成龙的师傅、《童年往事》里体弱多病的父亲、《英雄本色》中张国荣和狄龙的父亲、《客途秋恨》里说着“不要对中国失望啊”的祖父,甚至还客串过《青蛇》里的蜘蛛精。出演《精武门》后没多久,他去威尼斯旅游,划船的船夫本来收工了,看到他竟兴奋高喊:「bruce lee's brother!」然后免费划船带他游威尼斯。
(在成龙的早期代表作《师弟出马》中,田丰饰演严厉的师傅)
(《童年往事》里去世的父亲)
(《英雄本色》里扮演狄龙和张国荣的父亲,与杀手搏斗负伤)
(《青蛇》里被法海收服的老蜘蛛精,这可能是田丰扮演的岁数最大的角色,有两百年的道行)
(张彻跟爱徒及友人在《义胆群英》(1989)开拍酒会上的大合影,背景是他亲笔挥写的李白名诗《侠客行》,(从左至右)后排第四为田丰)
他和中学同学胡金铨尤其合作紧密,出现在《迎春阁之风波》、《山中传奇》、《空山灵雨》等片中。《迎春阁之风波》里他是第一反角,不怒而威,喜怒无常。《天下第一》里更被担正做主角,戏院门口看板上,他的名字,他的画的人,大过所有演员。戏份吃重的他,同样视胡金铨为贵人。不过,他亲切地称胡大导为“小胡”,在他口中,胡金铨有着常人看不见的可爱一面:“他拍戏比如说是明天出外景,早上起来,剧务得去叫他好几遍。他说,哎呀,最好别拍。有点像小孩子似的。”
(《迎春阁之风波》里的田丰扮演大反派)
(《天下第一》中的田丰回归到“正面角色”)
(胡金铨《山中传奇》里的田丰)
此外,1983年回台后,田丰在林福地邀请下,跨足小屏幕,接拍《星星知我心》大受欢迎,又接了《昨夜星辰》,到《七侠五义》等剧把重心拉回台湾。田丰说,2000年前后,他在公视拍了一系列人生剧展单元剧,虽然不是那么主流,却是他觉得最过瘾的演出。他的表演也得到业界肯定。2000年,他以公视人生剧展《风车》中的颜教授一角,入围第35届金钟奖最佳单元剧男配角奖。2002年,又以公视人生剧展《老魏》中的政治犯老魏一角,入围第37届金钟奖最佳单元剧男主角。而他在息影前的最后一份精彩答卷,则是《爱神》里的市侩圆熟的老裁缝,有网友感叹:“你根本不要看田丰哈腰弯身的表演,光听声音,就已经七情毕现,什么叫演员?什么是演员的声音表演?听听田丰,你不必再去修表演学分了。”
退休后,田丰独居在香港新界一处公屋,距市区车程二十分钟,他的世界就是四坪大的套房,早晚与台湾的朋友与美国的儿子视频聊天,此外休闲就是上网看运动赛事和两岸新闻,偶而和朋友喝茶或到女儿家吃饭。他说:“在香港,大概七十岁以上的人才会认得我,现在整栋大楼没几个人知道我拍过电影。”言语间不无感叹。
(田丰(中)与资深演员石隽(左)、国家电影中心执行长林文淇(右)的合照)
87岁的他演过300多部电影,大多演出配角。妻子曾笑他:“演这么多年,这么连个屁奖也没有?”田丰回答:“我演的这些作品,是能参加竞赛吗?” 他也曾自嘲:“能一直演到这个年纪,也算是一种成就了。”他常告诉自己,戏烂,但我不烂。赚钱一方面是资助在美国念书的儿子,一方面则是为了享受:“好吃的,好玩的,我都不手软。”但吃不起一只要价二百港币的活虾,他也可以怡然自得地改吃回转寿司和大家乐。
曾有记者问他还想演戏吗?他说,看到好剧本被烂演员演坏了,还是会心痒。演戏这么多年,他认为最大收获就是我自己:“我这一生就是喜欢演戏,我自己如愿地做了,而且做得很满意,很成功。”
(2014年,田丰获金马终身成就奖时,全场嘉宾起立鼓掌)
附:众星忆丰年
成龙:“那时的武侠片很盛行,田丰专门演大侠,是当红的演员,我替他(当替身),飞来飞去,跳来跳去。田丰前辈,(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你当之无愧!”
孙越:“任何角色,一句话,两句话,你给我,我给你演好了。这是他个人表演的修养,就像观众看到的那么满意。”
王童:“他是一个硬底子的演员。他是李翰祥、胡金铨这些大导演御用的。”
张震:“(拍《爱神》时)王家卫导演把我叫过去说:‘你看他的表演。他就算不用真的讲很多,只用他的声音去讲这段事情,讲得就是非常生动。’”
郑佩佩:“胡金铨导演非常赞赏他。在每部戏里面,他都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他都把握得很好。他能够得到(金马奖终身成就)这个奖,我觉得是很应该得到的。“
李行:“永远坚守在表演的岗位上,这点我想就值得后辈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