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95年,61岁的著名画家尤特莫伦被诊断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从那时起,他就决定在有限时间,为自己和家人,留一份特别的“档案”。
坚持一年又一年为自己画一两幅自画像,画中的细节渐渐变少,画风越来越抽象,这些画像就像一部编年史,见证了他逐渐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蚕食全过程。
2000年之后,导演布鲁诺正筹备新的动画短片灵感,他说“我尝试把自己放进病人的脑袋里,只能看到一个外表,通常是病人看护者的样子,一个女人,她在试图帮助她丈夫保持记忆、寻找记忆”。
创作过程看到了画家威廉·尤特莫伦的自画像,触发了新动画创作线索,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勿忘我》。
《勿忘我》是2020年奥斯卡提名呼声最高的短片,豆瓣评分8.4,高于同期奥斯卡动画短片《发之恋》2分,虽错过了奥斯卡的冠冕,却获得了第29届安锡国际动画节 “短片水晶奖” 和 “观众票选奖”。
是一部艺术风格非常独特的法国黏土定格动画,以极具表现力和想象力的画面风格,讲述了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油画家路易慢慢失去记忆过程与妻子相伴,忘了妻子容貌不忘爱的故事。
影片充满了奇幻色彩,每一帧镜头都是诗,又都充满灵气,呈现出画家失意后的生活状态和妻子珍贵回忆,平凡人内心不舍遗忘的爱。接下来从人物塑造、视觉、爱三个方面看这部影片为何如此受欢迎。
01
多维度的人物塑造,是画家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勿忘我》这部影片的人物很有特点,充斥着艺术形态的人物设计和画面表达。
黏土雕塑的人物形象,有着油画多彩的样子还带着抽象派的影子,让人眼前一亮,很有艺术特色。整个短片仅仅12分钟,在人物的形象设定上非常细致。
①老画家
老画家路易的人物形象,总共有3次变化。第一次的形象是细腻的画笔雕塑勾勒,人物的表情稍有活力,自然地体现。
第二次是妻子请来医生与他对话后,他的脸上开始刻满了皱纹,发现自己似乎活在50年前,逐渐淡忘身边的事物,包括他自己。
最后一次是标签再也不能帮他记忆生活,他彻底忘记身边的事物,包括妻子的样子,他此时的形象变成大块色块的组合。
预示着画家随着病情加重,自己的形象也变得模糊、身边的人事物变得抽象、扭曲,脸上的五官变得陌生,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②妻子
画家眼中的妻子,轮廓一直都是完整清晰的。
直到最后,病情难以抵抗,真的忘记妻子,简单轮廓下的妻子,具有马格利特的超现实风格,代表美好的象征。可见妻子在画家的心中的分量之重。
③医生
影片中医生是贾科梅蒂瘦高的雕塑原型,医生严肃而庄严,预示着病痛的到来。
④扭曲的家人,是不被理解的缺口
家人是弗朗西斯·培根笔下畸形病态的人物,妻子请来大家聚餐,大家说说笑笑表示着画家看着挺好的,语言中冷淡,此时画家的眼里大家是扭曲的,可见画家内心的恐惧与无助。
扭曲的家人代表着不被理解的元素。
从这些人物设定看到生病后的画家内心世界都是抽象的,随时间的流逝,人物的变化,被注入一份得不到的理解。
唯有她的妻子是完整的存在。整个短片人物设定和塑造营造了一个即将失去记忆人的氛围。
02
多层的视觉语言,是无形的遗忘
除了人物形象,周遭的很多事物都有不一样的隐喻特性。
①假如忘记某样东西,它就会融化消逝,呈现画家内心的孤独
在雕塑家的眼中,记忆像轻盈的泥点子一样,那记忆的流逝就是向上飘走,挥发掉的。他早已忘记手机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那东西在他脑海里如同一滩烂泥,所以是没有形状的,老人的记忆每天都在丧失。
最后的的妻子的画像则变成点点的彩墨,消失一片空白。什么都不记得,等于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②事物的前后对比,是大脑意识的错位
影片里出现的唱片机里放着人脑形状的唱片,以及男主角实在无法忍受不断丧失记忆的痛苦;举枪自杀才发现拿起的只是吹风机;以及男主坐在满是贴纸的房间里,预示着记忆像贴纸一般纷纷散落一地,无法重拾。
患者眼中熟悉的事物渐渐凋零消逝的呈现尤其好,失去形状也等同于生命的消逝。
③失去和得到的东西同样值得珍惜
画家挚爱的鱼儿死后,他自己把假鱼放在缸里。代表着他曾经拥有的过去美好纪念,得到的时候欢喜,失去了也值得珍惜。
④指纹作画,爱的痕迹
指纹是身份的象征,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手指作画,留下最深指纹印,是老人对妻子的专一。
多层隐喻反映了画家逐渐进入痴呆状态的过程。可以看出,画家的世界开始倾颓,他的视角也变得狭窄,意识开始模糊,周遭一切都变得晦涩难懂。这些痛苦,都将无法再向外界描述的情感。
03
点睛之笔,音乐背景,音效无缝衔接
这部短片总共有多首歌曲,和特定音效融合,每一个阶段搭配不一样的音乐风格,随情节的变化,听着音乐,不自觉的被带动,开心愉悦或悲伤。
背景音乐
短片的背景音乐用得很好,随着情节的进一步递进,音乐节奏,情绪也进一步增强,6首背景音乐,衬托不一样的镜头。
一首“调色板”带着悲伤的钢琴声转入妻子发现忘事的画家,画家却沉浸在自我中状态,衬托妻子的悲伤。
一首“waiting for your love”一下子将画面变得欢快起来,鱼儿欢快的游玩,就像画家还不清楚自己的病情的暂时愉悦。
一首“1965”代表着被定格的过去,出现的梵高的《星空》画面,那是精神状态开始出现问题的前兆。
一首鱼“les poissons”是随着病的声音情的严重,鱼也在画家的遗忘中死掉了,提琴的声音瞬间把悲伤情绪表达了出来。
一首勿忘我“memorable”随着画家连自己都忘了,却还记得妻子,妻子凝望着画家一生给自己画的画,背景音乐“勿忘我”,无形的将两夫妻的情感呈现出来,相守相爱的情感。
一首舞“la danse”把在画家遗忘妻子的样子后,与其共舞的唯美意境表达了出来,似乎是在告别。
除了背景音乐的而精心设计,反转特效,看似荒谬可笑,却饱含画家内心的茫然和知错,很多人都表示当画家在浴室把吹风筒看成抢,想要结束生命时,被风筒的声音特效给扭转回现实的画面给戳到。
随着音乐,感受画家内心世界的分崩离析,一个老年痴呆的老人的内心世界,音乐在语言上无形表达,超过了直白的话语。
04
爱的真谛是爱慕与陪伴
导演布鲁诺·科莱特在访谈中说过,“电影最后以一段令人振奋的音乐结束,我不希望《勿忘我》仅仅是一部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影片。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爱,是几十年来维系这对夫妇的爱。”
爱是稳定的、持久的、坚韧的、厚重的,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不可须臾远离的精神家园,就像《圣经》所说的“骨中骨,肉中肉”。爱是一团精神与另一团精神的亲密拥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
画家在得病之后,性情古怪,敏感多疑,妻子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虽有偶尔的指责无奈,但是他知道他对她的情感。
她一直陪在老画家的身边,扮演者各式各样的角色,守护画家最后的时光。
就在前一阵就有曝光一段视频,不少网友看完后大呼,这是什么神仙爱情?还有人开玩笑说“我又相信爱情了。”
说的是99岁的爷爷和97岁的奶奶一起在医院住院,97岁的奶奶想放弃治疗回家,不肯吃药,爷爷劝说奶奶吃药急得都快哭了,还“威胁”奶奶:“如果不吃药,就不理你了。”
爷爷还说:如果这家医院治不好,就换一家,治好了再回家。看完这个视频,被爷爷暖到了。老来伴儿,不离不弃,最美的爱情就是相互扶持、相伴到老吧;老了容易健忘,唯一不忘的是彼此牵挂。
老画家路易一生都在给妻子作画,直到自己开始失去记忆,误把在打扫的妻子当作清洁工,还说她很漂亮,记忆会消失,爱不会。
雨果在《笑面人》说到,爱情是各种热情的混合物,包括对肉体的崇拜和精神的崇拜。陈果也在爱情哲学课里提出,真正的爱情,不单是“我爱你”,需要我们常说的“爱慕”或“崇拜”,“爱慕”与“爱”相比,多了一层倾倒,多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怦然心动,多了一份崇拜的“天命难违”。
影片过于浪漫理想化的情节会让人难以相信所谓爱,“爱慕”二字比单独一个“爱”字更完整地诠释了“爱情”的真意。
记得《妻子的浪漫旅行》有一期,节目组邀请了谢娜和张杰,不难发现,不管在哪里,谢娜看张杰的眼神都是充满了崇拜,每次见到张杰,不管是本人还是海报,都是一副小迷妹的样子,谢娜自己也说,在家中很多大事小事她都会挺张杰的,这并不是说谢娜在家中的地位很低,而是她相信自己的男人能处理好一切问题,是对自己心爱的人的一种依赖和信赖。
张杰和谢娜婚姻能稳定而长久,除了他们之间有爱情,还有相互的崇拜,这也是很多婚姻中的两夫妻没有做到的一点。
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
短片中的老画家和妻子也一样,画家表达对妻子的仰慕,妻子回应回丈夫“你也不差”。看似有着缺点斑斑的妻子,成了装点妻子的标志、个性中的一些特点。
《勿忘我》带着观众一起,用病人的眼睛去描绘,老年痴呆的人失常空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看到记忆慢慢消退的老画家,对妻子的不舍,妻子对老画家的祸福相依。
世界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就能把握住的幸福,就是这部电影的最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