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导语:西部是美国的西部,又是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的西部,她荒凉渺无人烟,她在法律和政治的边缘,既是道德的荒地又是正义与勇气的摇篮,既是无序的乐园又尽显自由的本质……然而,那一切,那些“又”似乎已经是过眼烟云。
从前的——从屁股……不,从《用心棒》谈起
谈起西部片,朋友,你知道麦克雷吗?
……
咳咳,好像有什么不对。不过经过这么久的屁股熏陶,我们都知道的是麦克雷的形象主要来源于《镖客三部曲》,经典的牛仔枪手装扮,经典的左轮手枪,经典的pasta西部片,嗯,没错,她们并不是正经的美国本土西部片,而流着意大利血统——但我真正看过的第一部西部片,却既不是美帝的,也不是意呆利的,而是来自霓虹的《用心棒》。
今天看起来,三船老爷子一副麦克雷范儿(滑稽
《用心棒》,片名原意是保镖护卫或者打手,1961年在日本发行,电影大师黑泽明指导,光是黑泽明这个名字,就能让人们明白此片的高度。这部片子是日本武打娱乐片的巅峰,是最经典的西部片范本,更是《镖客三部曲》第一部《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并不是《red dead》系列)翻拍的对象(还是没给钱那种,细节也“借鉴”得一丝不苟,搁现在估计也是要被人口诛笔伐抄袭了)。
《用心棒》的故事和其他西部片一样简单明了,简单到我可以把近两个小时的剧情毫不犹豫地压缩到“一个浪人不择手段杀掉了全镇子的流氓给了小镇一个平静”一句话,她确实如此简单,但她是伟大的西部片,她的细节考究,场景道具独具日式风格却又有着“灰色西部”该有的风沙与凄凉,那个混乱的小镇可谓西部电影最经典的场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着一定独立性,在行政区域或机构的边缘性)。
清兵卫和丑寅两派在小镇大道交换人质
《用心棒》可以说是古典西部片的模板,有看似浅薄的套路直白的剧情,优秀的镜头和表演,还透着一丝深究就会得到的精神内核。影片的主角,古道热肠的侠客,他嫉恶如仇,他仗义疏财,他解救了赌徒一家也把小镇的流氓恶商全部清理干净,给这个曾经沉沦可能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小镇新生。当然,若从古典的看法出发,这个外乡人显然是无法替本地人民的未来做出抉择的,在这里我们先搁置侠客在道义上和实际上对小镇所做的一切的合理性,让我们看看这个小镇(如果你看过《荒野大镖客》那么你也可以把其中的镇子毫无违和感地带入《用心棒》)。妓院赌场为武装集团,酒商绸缎铺为后台的两个不法涉黑势力争斗,对政府官吏欺瞒,粉饰太平,有着最低限度的面子工程,实质却无法无天:影片开头,妓院的老板娘让儿子杀掉他们想要雇佣的主角,杀掉这个能干的浪人可省50两黄金,她还和儿子说无毒不丈夫,老板清兵卫也附和妻子的说法,完全没有了之前说服主角时的市侩。
虽然是恶人的陈词滥调,但……
清兵卫说的不对,但又是正确的,这个边缘的小镇,这个流氓混混为所欲为的小镇,懦弱者是活不下去的,而儿子恰恰是那种不成器的家伙,如果他真的能有杀掉清兵卫的勇气,也许会有不同的未来吧。
这一幕一家三口的密谈(虽然一点也不秘密)让我实在感受到这个bgm欢快得诡异并不是个武打轻喜剧剧,就算里面有着无数怂到不敢打架只会瞎吹牛的各色小混混,这片子依然现实又残酷。并不敢火拼僵持的双方也不是真心想守规矩,他们是真正的大流氓,小心谨慎,又有着地方小财主的智慧,圆滑于世故。而这些不守规矩的流氓们就是在荒芜之地建立起家业的人的典型,“西部”是他们的乐园,他们的勇敢虽然不是正义的,但也奠定了小镇生存的基础,若不是有大量不能在文明世界混下去的反社会者和通缉犯,他们被生活所逼,只有到达这法律鲜有触及之处才能得以生存,甚至在这里,他们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不,也许不是这样,有些人只是单纯拓荒者的后代,是这个西部,这个收容任何敢于踏上她土地的西部,改变了那些善良求生者的后代,就像清兵卫的儿子,他不得不学会如何生存,什么时候妥协,什么时候放弃。他们本就活在道德法律的边缘,对于“大义”也最是淡漠。
这部禁让人想到了《正午》里的胆怯的法官,贪生怕死的镇民和那个随波逐流看似勇敢的人。
为了被叫做“正义”的荣誉而表示加入,得知无人相伴便索性退出
甚至带凯恩入行的老警长也“看破红尘”,认为反抗是虚无的。
有的人还靠人们争斗的死伤而投机取巧赚取钱财,这也是西部片经典的棺材梗,《用心棒》中棺材店的老板生意兴隆,更早的《正午》里也有理发店老板加急做棺材。
卯之助因为对方买的棺材比己方多而沾沾自喜
然而这个世界还是有心存善意的民众,有挺身而出的英雄的,他们不向恶势力低头(这话很有时代感,但感觉准确)。
“圣母”的旅馆老板
而这个伸张正义者,在这部《用心棒》里便是浪人椿三十郎,没有马,没有枪,却有着西部的自由和正义。有了正义的使者,西部片才是完全的,即使是当年相当反类型的《黄金三镖客》,“good”也算是心怀坦荡。
这是当年的西部,虽然在法律之神目之所及的极限,人们也保留着底线,渴求道德和正义,总有人敢站出来挑战邪恶,总有人高歌自由,混乱混沌中总有光明的种子,即使一时的不光彩,他们总归在挣扎着,他们不屈服不低头。
——也许只是人们的期望,但总归还是认为有人能站出来主持公道。
自从意大利西部片兴起后,虽然造就了很多经典,但也不能挽回西部片的颓势。
原因有很多,大拓荒时代一去不复返,曾经的西部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游牧流浪到定居安稳,城市丛林的扩张,政府对于边远小镇的掌控力,联邦调查局的职权扩大……等等,等等。
不过也许只是人们已经腻味了曾经的套路。
直至1989年神棍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才让西部片找回些许颜面,其后科斯特纳的后启示录科幻作品《未来水世界》和《邮差(the postman)》也延续了他西部孤胆英雄式的风格,但科斯特纳也因为他影片浓郁的个人英雄主义而遭受批评。这也许才是西部片没落的重要原因。
人们不觉得会有那种拯救小镇的牛仔出现了。人们认为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那种侠客式的孤独显得无病呻吟,那种勇敢无畏变得弄虚作假,一时逞英雄后患无穷,人们相信政府,相信总会有人出来处理(虽然这种信任无法与中国相比,就美国而言已经是想当大的”进步“了),而不会是他们自己。
其实这在《正午》中就已有体现,比起其他作品,《正午》里有勇气暴力抵抗的人所剩无几,一时的勇气也不能作为一辈子的信条,饱受犯罪之苦的日子也许已是遥远的记忆,而今天的罪恶也许只是一个偶然,忍一时风平浪静——这种对犯罪和犯罪频率的错误认识与对旧时代的遗忘是真实的,就像法官所说,雅典人迎回了暴君,如果没有凯恩,小镇也会迎回费兰克·米勒。
这种懦弱有些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厌恶会拯救他们的英雄,希望英雄不再,英雄的品格也随之消亡。也许只是自卑,也许是因为嫉妒。
哈威妄图逼迫凯恩离开
凯恩心中的畏惧让哈威感到自身胆怯和功利的正当,然而凯恩依然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和平的生活让人们温顺,让人们友好,这是美好的,世界更美好了,但越是光明,黑暗则越显黑暗,越长居光明,对黑暗的抵抗力就越发衰退。
至此,在人们厌倦了从前的时候,《老无所依》可以说几乎是应运而生。
西部片的新经典——《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老无所依》改编自科马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2007年发行,科恩兄弟指导。出自名作家,出自名导演,此片自然不同凡响,但比起罗列荣誉,我更想从这部影片看看今天的西部。
西部依然存在,存在于美国,存在于西西里,存在于中国的大西北,但今日之西部和往日之西部”不可同日而语“,人民的确更加遵纪守法,但犯罪率和治安真的好了么?不然,暴力犯罪反而更加残酷,从前的牛仔决斗反而显得有那么些许关怀。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然而对于当时的人们,旧时的西部已经是祖辈的记忆了。
影片开头汤米·李·琼斯的独白可谓清楚明白地表现了本片的主题——no country for old men。
老警长用他纯正的南方口音念叨着父辈的时代,那时候一个个老前辈执法却从不带手枪,那个年代的人们难以想象地讲道理,有底线。也许那时候的犯罪多出于生活所迫和一时冲动,那似乎是理想的时代,但那个时代不是老警长的,他很难想象为何老一辈人能做到,他对比自己的经历,开始讲述一个被他送上电椅执行死刑的男孩的故事:男孩杀死了一个女孩,谋杀并非出于冲动,而是男孩对于杀戮的渴望。男孩是老警长理解不了的怪物,然而这个时代造就了无数这种让老警长不知所措的犯罪。
警长特意强调了自己并不害怕,可又承认没有探寻未知的勇气
没看过本片的人对一上来的独白显然摸不到头脑,但本片精华就在于此,本片就是这位年迈的治安官的低语哀叹,世界已经变了,西部不是他父辈的西部了。
什么改变了“西部”?
是什么改变了?也许什么都变了,也许什么都没变……
虽然人们经常性习惯性否定道德与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变化间的关联,但我们都明白,联系是实际存在的,人们不愿意对道德的未来进行悲观的预测(虽然卢梭时代就有了《论科学与艺术》),犯罪显然不会逃过时代的魔掌,本片核心的两百万美元,便是毒资,”毒品“显然是作品给我们的一个答案。
毒品交易导致了残酷的混战,连狗都被打死
西部和毒品的关系,美墨边境的毒品交易,在今天已经是人所周知的了,我们不奇怪,影片表面的主角,牛仔韦凌他显然也并不奇怪,他老道且小心地探查,很快发现毒品还在,而货款却没有了踪影。
牛仔拿走了唯一还活着的墨西哥人的枪,并没有给他水,而墨西哥人的要求成为了牛仔的心病,这个退役军官,经验丰富的牛仔,因为良心,因为同情,把自己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应该说是置于了死地,他面对的是毫无人性,只按自己想法行事的“杀手”。
连雇主方也杀,和“the bad”很像,但又并不一样
杀手从头到尾杀了几个无辜的人我并没有仔细算过,开始的警官,被他拦下的路人,牛仔的老婆卡拉·珍……他并不是什么有信条为了逞能为了构建帮派的坏牛仔而已,他是似乎有着准则,又似乎毫无规律,他运用气体杀人的方法也令人印象深刻,感受到了他作为杀手的狡猾和隐蔽。
老警长从始至终脸上都流露着不解和疑惑
故事的剧情并不复杂,牛仔跑,杀手追,互相警惕算计,传统的西部情节,细节却更加真实,没了左轮手枪的对决,依然枪枪震动人心。
旅馆的对峙可谓经典
可和传统影片不一样的是,牛仔并不是个能放弃财货洒脱的人,他现实又有着足以自以为是的聪明,他千方百计地对抗杀手,他不是没有抽身的机会,只要他放弃钱财并不是没有机会——警长想保护牛仔和牛仔的妻子,经营毒品的头子也试图开价分成找回现金,可是他盲目自信,牛仔也确实与杀手难分难解,可最后呢?
没有被杀手杀掉,却因为岳母的几句话,自己一时的放松,被墨西哥人干掉了。
然后警长接替了牛仔的角色,开始了与杀手的对峙,然而警长越是深入,就越发恐惧。
确认房间没有人后,警长松了口气却又感到无力
最终,警长没有保护好牛仔的遗孀,她还是死了,她不肯接受杀手的游戏,她的自尊让她高傲地拒绝了杀手,也放弃了她生存的最后一个机会。
杀手真的存在吗?
警长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也许杀手只是对于没有规律甚至没有足够动机的犯罪的具象。
没有人能彻底击垮那个杀手,因为他并不是某个“人”,他是一种象征,即使他自己也逃不掉突兀的车祸,就好像这个世界随时随地都存在着没有来由又骤然而至的暴力和侵犯。
最终警长放弃了,退缩了。
退休后的老警长依然迷茫
影片的最后呼应着开头,依然是老人的独白。他絮絮叨叨地跟老婆讲着自己的梦境,梦见了父亲,梦见了旧时西部的象征,似乎渴望着亡父给他勇气给他庇护,又似乎缅怀着逝去的时代。
如今的邪恶不再是流氓混混的小打小闹,他们有组织,接受指导,似乎总比正义先到一步。毒品带来的极大利益让犯罪集团放肆猖狂;某些历史原因和大国博弈造成的极端主义更是血腥残忍。
对于邪恶的认识和自身权利的认识,让人们拿起枪械抵抗,也是对邪恶的认识和自身权利的认识,让人们把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愿挺身而出。
老警长对杀手的恐惧和没碰上杀手的庆幸并不是错误,他有妻子,有房屋有生活——就像小镇的人们都想让结婚的凯恩警长逃跑一样,那样也许对谁都好,是幸福的最大化……
社会变化了,罪恶变化了。没有人再像以前一样站出来了,没有了那些来坦荡不羁身怀绝技的流浪牛仔,没有了椿三十郎,警长空有正直和意图,却对罪恶感到无力,作为今天的西部人他害怕了;不光是警长放弃了,人们也许都不再“幻想”会有那个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的人了。
——那个“西部”不再,回忆的“昨日”不再,no country for old men。
写在最后
也许,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忘却曾经的西部吧,那个有着侠客的西部,那个赞赏拿起武器反抗罪恶的人的西部……但不管怎么样,那一个个鲜活的西部人形象,会永远留在胶片留在荧幕之上。